关键词: 蝴蝶效应;汪良驹;瓜类;误读误解;食品安全问题;事件处置;膨大剂;设施栽培;爆炸瓜
[提要]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就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本是气象学上有名的“蝴蝶效应”,但在如今宛若惊弓之鸟的食品安全问题却屡屡上演。
中国江苏网6月24日讯(记者 徐关辉)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就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本是气象学上有名的“蝴蝶效应”,但在如今宛若惊弓之鸟的食品安全问题却屡屡上演。
5月8日,本想向媒体求助挽回损失的丹阳大吕村村民刘明锁,将自家西瓜爆炸的消息告诉了媒体。随后丹阳“爆炸瓜”的消息见诸报端,但令多数人都没想到的是,这一地域性的事件迅速演变成全国瞩目的焦点,整个中国瞬时“谈瓜色变”。
如何防范食品安全问题中的“蝴蝶效应”?如何理性看待丹阳“爆炸瓜”事件?6月24日,记者为此专门采访了曾在丹阳“爆炸瓜”事件发生一周不到便赶赴现场了解情况的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汪良驹。
解释膨大剂,“爆炸瓜”、“地雷瓜”都是误读
电话约汪良驹采访,汪良驹将见面的地点定在了茶社。丹阳裂瓜事件发生后,出现在各大媒体显著位置的汪良驹如今已是网上的名人,不过,由于力挺“膨大剂”他也在网上饱受争议,将地点约在茶社,汪良驹准备和记者做一次深度的交谈。
5月14日,丹阳大吕村发生爆炸瓜事件不到一周,研究了20余年植物激素的汪良驹和另一位专家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徐锦华相继赶到现场。在走访十多个裂瓜农户后,汪良驹和徐锦华得出初步结论,旱涝急转,以及膨大剂使用时机不当等多个因素共同造成了当地西瓜大面积开裂、畸形。但在汪良驹看来,西瓜的开裂、畸形以及膨大剂的使用并不涉及到西瓜的食用安全。6月24日,再次提及此事,汪良驹仍坚持自己的观点。
“在西瓜种植过程中使用的那点膨大剂,是不会有问题的。”汪良驹说,膨大剂在我国的正式名称为氯吡脲,是一种高效低毒植物生长调节剂,早在1992年就经农业部批准可以使用,其功能和植物体内的激素是一样的,能促进细胞分裂、果实膨大,帮助坐果,增加产量。特别是设施栽培条件(比如大棚种植)下,不使用它往往会导致农民“颗粒无收”。而在正常使用中,膨大剂的实际浓度往往只有5ppm,即百万分之五。这样低的浓度在农业化学品投入中是用量最少的一类。“这样的剂量水平是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
“从理论上计算,如果一个50公斤的成年人要摄取到有害的量,必须一口气吃掉280万只按国家规定使用过膨大剂的西瓜。”汪良驹早已做过精确计算,并反问到:谁又能一口吃掉这么多西瓜呢,所以人们完全不用恐慌。
他同时还表示,在种植西瓜的过程中,遇到爆炸、开裂同样太正常不过了。“气候突然变换,根系大量吸水,瓜瓤长得快,瓜皮长得慢,内部就会产生压强,进而导致开裂。裂瓜裂果都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汪良驹说,所谓“爆炸瓜”、“地雷瓜”都是媒体造的概念,本身是对西瓜生长过程的一种误读。
建立控制点,方能防止“蝴蝶效应”
谈起丹阳瓜事件,时隔一月,年近半百的汪良驹仍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不过,尽管他顶着多方压力澄清“爆炸瓜”事件,但在网上质疑声仍不断袭来,并且令汪良驹万万没想到的是,大吕村一个地方的裂瓜事件最终却影响到了整个中国。在江西,在四川,在海南……几乎全中国的西瓜均因丹阳裂瓜事件而出现滞销。
汪良驹说,回过头来看这件事,至少有三方面值得反思。一是没建立畅通、权威的信息发布制度,“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本身就如惊弓之鸟,类似丹阳出现爆炸瓜等关乎食品安全的事件首先应通过权威部门来发布,而不是哪个部门都可以来说。”汪良驹认为,政府监管食品安全技术,同样也应该监管食品安全的言论。第二是没有建立良好的应急制度,“事件发生后,我们的相关部门没及时出来澄清事情的真相,而媒体但凡采访一个人都将其冠之以专家的名义并相对片面地报道出去,反而更进一步引发了误读误解”。
第三是没建立控制点。汪良驹说,丹阳裂瓜事件本身是一个地域性事件,最终引发全国西瓜滞销,说明政府在信息处置、事件本身的处理上都没能建立起可靠的控制点,没能有效地将一个地方的负面信息与其他地方割裂开来,从而最终形成了“蝴蝶效应”,致使整个西瓜产业受到极大影响。
给农民话语权,避免每次受伤的都是农民
除了相关机制的缺失以及媒体的误读,汪良驹认为,在整个事件中,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农民话语权的缺失也是导致丹阳瓜事件愈演愈烈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如今信息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农民其实是一个“信息短板”。汪良驹说,农民缺少文化,信息不通,很多时候也没话语权,“发生这么多次事件,哪一次看到有农民出来说话的”,所以每一次传言、风波的发生,最终损失最重的往往都是农民。而这些损失,谁来埋单,至今没有说法。
“应该多给农民说话的机会,多为农民利益着想。”从事植物激素研究20余年,时不时跟农民打交道,让汪良驹对农业、农民都有切身的体会。他表示:“农业本身脆弱,既要面临自然灾害等天灾,又要面临谣言、传言等人祸,这使得农民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了。”
汪良驹建议政府在事件处置,媒体在采访报道中,多将视线对准农民。“你看这次事件,这么多西瓜卖不出去,瓜农收入至少减少一半。”他还建议,政府应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以及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来帮助农户增强应对自然灾害,以及传言、谣言等信息风险的能力。此外,有可能的话建立农业风险基金,帮助农民减少损失。
推荐江苏西瓜,东台瓜、横溪瓜都是品牌
丹阳瓜事件距今已发生一个多月,但至今负面影响仍未全面消除。汪良驹说,其实江苏还是有很多有名头,很可口的西瓜的。记者让汪良驹推荐,他立马放下手里的茶杯,赶紧说到,“东台瓜、横溪瓜都是很好的西瓜。”
汪良驹介绍,“东台西瓜”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沙质土壤条件、丰富的种植经验形成了自有的风味特色。特小凤、早春红玉等品种,在市场上都十分受消费者欢迎。据悉,东台于2008年通过中国园艺学会西瓜专业委员会组织的评审,成为全国第一个“中国西瓜之乡”。“东台西瓜”商标也已经获准国家商标局注册,成为目前国内唯一获准具有地理标志的国家注册的瓜类产品。
横溪西瓜则因甜、脆、皮薄、多汁、口感好、营养丰富而备受欢迎,目前已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盛产西瓜的横溪每年都举行丰富多彩的西瓜节,这里也因此被江苏省认定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食品安全是我们每个人,特别是农业科技工作必须关注的重大问题。但是,不能因为一个膨大剂就否定整个西瓜种植,对于丹阳裂瓜事件,各方都应理性地看待,科学地看待。”汪良驹最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