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晚报讯 (记者 梁璠) “痛不痛?”“不痛。”“我们现在要给你切除肿瘤,如果你觉得哪里难受就跟我说,好吗?”“嗯,好。”7月5日,西安交大一附院神经外科主任王茂德一边为患者做开颅手术,一边询问患者朱女士。此时朱女士既能清醒地感觉痛与不痛,还能与医生自如对话。
患者朱女士今年40岁,被确诊为星形细胞瘤。由于肿瘤生长部位位于语言中枢和运动中枢,为了确保患者的语言、运动功能不受影响,神经外科主任王茂德决定为其施行“术中唤醒”功能区肿瘤切除手术。
手术前,医生对患者进行了全身麻醉。术中,王教授将刺激电极放在脑表面,利用电流刺激大脑皮层来确定运动功能的准确位置。医生用电刺激器对其脑肿瘤附近进行电流刺激,密切关注患者的应答和术中电生理检测仪,刚轻轻碰了碰一个地方,记录检测仪显示了对侧手臂区有反应。
当刺激器碰到另外一处脑皮层,本来流利对话的患者,突然变得口齿不清。医生说“这种情况就表示这些都是功能区,不能切”。经过3个多小时的仔细操作,肿瘤全切,整个手术进行十分顺利。
术后第二天,朱女士精神状态很好,并且能流利地说话、运动,语言功能未受到影响。当问及患者手术中被唤醒时是否感到疼痛,她说没有任何印象了。
王茂德教授介绍,大脑组织不像皮肤组织,本身没有疼痛神经,因此就算开颅后停用麻醉药,患者处于清醒状态,也不会觉得疼痛。这正是“唤醒手术”的原理。
术中唤醒患者并与之交谈,目的也是在于随时对手术区域予以精确定位。精确的定位,可以尽量避免手术引发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对脑瘤患者的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据了解,这种技术对神经外科术中的操作和麻醉都有极高要求,目前世界上仅有少数医院可开展,在国内仅有少数几家大型医院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