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海洋/绘
家住武功县的17岁女孩王铭,3年多的时间里,经常会出现身体上长疙瘩、打喷嚏、流眼泪的症状。家人一直以为是感冒,每次都给她吃感冒药。昨天在西京医院举办的“第七个世界过敏日”义诊现场,通过专业点刺判断,原来这些症状都源于王铭对“尘螨”过敏。
据王铭的爸爸介绍,王铭从13岁开始,每隔几个月就会出现打喷嚏、流眼泪的症状,身体局部还会出现些红疙瘩。家长也都没太在意,认为这些症状和感冒差不多。所以,每次都会给王铭服用些家用感冒药,歪打正着,过一阵王铭的症状就消失了。而随后症状再次出现时,家人均以感冒药“对付”。直到昨天来到西京医院,经过专业检查发现,王铭此前表现的这些症状并非感冒,而是因为她对“尘螨”过敏造成的。
西京医院皮肤科副教授李巍介绍说,“尘螨”其实无处不在,家里的地毯中、窗帘里、柜子下可能都遍布“尘螨”,所以一定要定期做好家庭卫生清洁。
感冒与过敏怎么分辨?李巍介绍说,通常情况下,感冒周期7~10天,过敏却可能持续两周以上;感冒症状逐一浮现,过敏则是温差大或接触过敏原马上发作;感冒常合并发烧并全身酸痛无力,单纯的过敏不会发烧;过敏引起的咳嗽明显发生在夜晚与清晨。
另外,不少家长经常忽视过敏对孩子的影响,李巍说,如果孩子长期打喷嚏却不及时处理,让病情恶化成鼻窦炎及支气管纤维化,这时患者对药物的治疗反应差,过敏的不适更难缓解。
“夏季过敏疾病,主要与空调、日晒、食物等因素有关。”西京医院皮肤科副教授李巍表示,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里,可能因冷空气刺激或灰尘、尘螨引发过敏性鼻炎,而夏季水果较多,日晒较多,又是吃海鲜的季节,患食物过敏、日光性皮炎的概率大大增加。
“最近,我一上午看50个过敏性患者,其中有5~10人都是日光性皮炎的患者。”李巍介绍,日光性皮炎,就是患者对太阳光过度敏感造成的,皮肤组织受光线照射后形成抗原物质,使机体致敏,导致过敏反应。
据了解,“日光性皮炎”和平日里提到的“晒伤”还有所不同。晒伤是单纯物理性的反应,而“日光性皮炎”则会导致患者身体发生化学、生物性的反应。具体症状表现为患者暴露的部位比如脸、脖子和胳膊等处出现红斑、瘙痒等。
此外,夏季进山游玩的市民增多,也就增加了与山林里的荨麻、漆树以及树上有毒毛虫“亲密接触”的机会。这些东西直接刺痛或者接触人体,都会导致人体过敏。
由于夏季身体裸露较多,接触性皮炎也成了夏季的过敏多发症。很多过敏性患者对多种金属过敏,比如皮带扣、钥匙扣以及金属耳环等小物件,都能引起部分患者的过敏病症。
相关新闻
夏季过敏 日光性皮炎患者占多数
健康贴士
千万别把过敏
当成小毛病
“其实,很多患者对过敏并不重视。”李巍介绍说,过敏严重时,有患者出现过休克,更为严重的过敏可导致死亡。他建议市民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要把过敏当成小毛病而忽略了检查和治疗,最终导致严重的后果。
李巍说,要想预防过敏疾病的发生,就要弄清对何种物质过敏,所以找到过敏原是关键。建议过敏性患者到皮肤科做过敏原检测,查清楚到底是接触性的、食入性的还是吸入性的过敏原引起的,以便对症下药。
远离过敏原
是抗过敏关键
李巍说,明确过敏原后可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不能避免接触的,可采取非特异性治疗或免疫治疗解决。
除了找到关键的过敏原外,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也可降低过敏病症的发病频率。比如家庭尽量不要用地毯,尽量使用木质地板,枕头不要使用羽毛、绒毛或木棉等做枕芯,儿童的绒毛玩具不要摆放在床上,不要让宠物进入卧室等。
另外,针对夏季进山游玩的市民,应随身携带抗过敏的药物,遇到过敏症状应及时服药,避免病情加重。
本组稿件由记者 梁璠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