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拿大学录取通知书,山村的学子既兴奋,又忧愁 本报记者 孙强 摄
华商网-华商报商洛讯(记者 孙强) 商南县试马镇毛河村今年一下考上了13名大学生——当录取通知书一个接一个传到这座小山村时,十多个家庭人人面露喜色,可想起学费又愁上心头。
去年15人过了二本线
毛河村位于秦岭深处,全村1200人。自从1991年村里走出第一名大学生以后,几乎每年都有学生考上大学,现在全村取得中专以上文凭者达到近百人,几乎占到全村的1/10。去年,村里更是一下有15名学生过了二本线,其中6人考上一本院校。今年该村有16名学生参加高考,13人过了二本线,其中5人被一本院校录取。
这几天,考上大学的孩子们陆续接到录取通知书:王刚,607分,长安大学;周丙丽,584分,西北大学;韩东,580分,中国矿业大学;陈珍珍,546分,西安石油大学;章宏,530分,西安工业大学;明平月,528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周韦壕,526分,西安财经学院;王官宏,513分,陕西理工学院;周希峰,508分,西安文理学院;柳月,505分,商洛学院……
好消息一个个传来时,村支书吴保林专门用小本子记下了娃娃们的成绩,见到乡亲就打开让大家看,村民们也都觉得很光彩。
孩子端盘子挣学费去了
但小本子上不只是记着成绩,一串高分后面还写着“5”、“4”、“7”、“6”等数字。记者8月5日前往该村采访时,吴保林说,那是考生各家的人数情况,“人口多,经济条件差,学费是个大问题!”
毛沟村人多地少,几乎家家都要外出打工。去年该村人均收入不到2800元,低于商洛市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605元。
这几天,录取通知书一个个传送来,收到喜报的家庭人人喜上眉梢,转瞬却又浮现愁云,“几千元的学费到哪去找呢?”
王刚第一学期的学费是6900元,他父亲王兴兵常年在县城当搬运工,一天只能挣50元。为供王刚上学,小两岁的弟弟初中毕业就去广州打工了。明平月的学费近4000元,现在还没一分钱着落。前不久,明平月的父亲出了车祸,至今在屋里休养,心里焦急又无奈。
去年,村里考上15个大学生的消息传出后,商南县委书记、县长来村里给6名特困生各送来1000元善款,又帮助一些学生解决学费贷款问题。
今年,又有13个孩子马上要步入大学校园,学费问题仍是村干部的头疼事,他们打报告、写扶助申请,但一时还没有反馈来好消息。
记者采访时,只见到了几名大学新生,拿着录取通知书的他们却鲜有笑容,其他几个大学新生趁着没开学打工去了。
柳月的爷爷说,小月去西安的一家餐馆端盘子了,尽管一个月也挣不了多少钱,但“挣一个是一个,就希望有好心人能帮帮这些山里好学的娃娃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