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那个夜晚,一场泥石流淹没过村庄,流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甘肃舟曲县城。
瞬间250万平方米区域被夷为平地,超过5万人在灾难中身陷险境。我们在那片布满泥泞的废墟之上,曾放下盛世的欢闹垂下头,为罹难的同胞哀悼过,为命悬一线的失踪人员祈祷过。
如今秋去秋又来。在舟曲泥石流周之际的日子里,遇难者让世人更加怀念,因为幸存者所处的环境依旧险象环生。近日媒体报道,舟曲县审批立项的水电站已有68家,只有一家通过环境安全评估,而整个白龙江流域水电站项目超过1000座。
当地招商局局长对此解释说,修建这些水电站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不大。而距离水电站不到3米的村庄里,当地居民80%的房屋地基塌陷,房屋裂缝能入手掌。地质专家批评说“这是要钱不要命”。
在去年舟曲发生泥石流之后,人们的反思便在以牺牲环境的发展路之上了。多年的开垦砍伐、城市的无序扩张挤占泄洪通道……然而,不知是当时过于浓厚的哀思冲淡了天灾背后人祸的追问,还是反思得不够彻底,今年面对“无证上马”的密集小水电站,我们再次看到,去年一首舟曲殇,如今悲音仍未绝,痛依旧无法止息。
在这片曾经层峦叠嶂、万山皆翠的“陇上桃花源”,斧斤过处,繁华散尽,满地的苍凉,泥沙碎石如疮疤般赤裸裸地横陈。一旦暴雨袭来,山体滑坡、泥石流就像梦魇般萦绕在舟曲每一个人头上。苏格拉底说,未经检视的人生不值得活。在这个生态已被极度破坏并酿成灾祸的地方,没有反省的眼泪将随风而干,没有思考的灾后重建还将重蹈覆辙。
原本根据国务院发布的 《舟曲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生态修复是舟曲灾后重建的一项重要内容。舟曲也将生态考核取代GDP考核。可不幸的是,生态修复已于舟曲渐行渐远。当地政府只为了水电开发每年给地方带来2000万元财政收入,招商局便帮助无证水电站上马。按照地质学家的说法,当地地壳结构和地质构造不稳定,水电开发可能带来泥石流等高地质灾害的风险。由此可见,天灾无常的背后,去年责怪的城市规划和灾害防护中的设计缺陷,只是一个方面。更多的原因,与当地追求杀鸡取卵无序开发有着直接关系。
在舟曲这样的地区,靠山吃山的发展模式有其存在的必然。然而,在重伤的灾难过后,以“选择性遗忘”的方式,重走资源掠夺经济的老路,固然会产生短期的经济效益,但最终又会带来新一轮的“资源诅咒”。GDP的发展建立在牺牲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上,当GDP的统计曲线徐徐上升,可曾想过终有一天自然生态无法承载无度的索取与盲目的开发,会在沉默中爆发?
正如恩格斯所言:“人类征服自然的每一次胜利,都遭受到大自然的报复。”大自然仿佛人类一般,也充满着灵性。人类善待自然,会得到自然的恩宠;人类破坏自然,就会受到自然的恶惩。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然而,焦灼沉重的现实,却又一次次地无视大自然对人类的警示和告诫。
“古人不识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灾难谁也不愿意看到,即便时隔一年,当我们再次去怀念舟曲泥石流中遇难者时,依旧痛心难当。但周年的纪念,我们更加希望人们能够记住遇难者因何而离去,因为记住他们的离去,便是记住我们的存在。
8月8日,人间秋来。
在甘肃舟曲那片写满哀思的土地上,有1510人却不能感知丝毫的秋意。对于幸存的我们,舟曲殇不停,唯愿尘世不再有凉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