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同济规划院介绍方案 实习记者 王轶 摄
华商网讯 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总体规划设计方案评审会上,会方运用抽签方式确定会议评审汇报的次序。第二家汇报单位为上海同济规划院,该研究院是全国首批取得城乡规划编制甲级资质的旅游、规划的单位之一,主要业务包括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与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各类规划设计和咨询项目。
上海同济规划院会议汇报内容如下: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们介绍我们的这个方案,这个方案里面分5个部分,我主要介绍的是前3个部分,后面2个部分是文本,我就不做具体介绍了,首先从大的背景讲,2011年6月,西咸新区成为我们国家的副省级新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迈出了实际性的一步。
第一部分就是战略研究,背景看,首先西安在国务院批准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以后,提出了要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的要求,西安主要是向北、向西,和咸阳融合为大西安的概念,在这样大的背景下,渭河由原来两个城市的边界性的河流,变成了中心河流,所以渭河的定位要发生非常大的转变,我们这个规划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进行的。
这是规划的范围和区位,这次规划没有具体划定规划范围,是由设计方确定的,首先满足了规划标志范围的要求,另外希望划一个比较完整的,以铁路和高速公路为划分的界限,规划范围涉及到西安和咸阳两个市区和泾渭新区、沣渭新区,以及还有泾渭工业园区的一部分,我想提醒专家、领导两点,渭河在历史上是生态环境非常优越的区域,渭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是相当优越的。
第二点,渭河的西咸段,是历史积淀非常深厚的华彩段落,秦汉两朝的历史遗迹非常多,从现在看渭河景观带涉及到西安、咸阳,两市以及东边的泾渭工业园区,以为泾渭新区、沣渭新区。
我下来想说一下,现状的核心问题,我们一共提出了5个核心问题,第一个是水资源总量短缺,渭河流域的水资源总量看,在70年代就逐渐减少,到90年代,缺水量是相当明显的,水资源不足,导致了水资源容量逐渐变小,从时间上看,目前降水季节性是比较明显的,秋夏两季的降雨量不能集中,我们现在发现渭河的水是比较多的,第三个,水资源表现了一个南多北少的特征,主要渭河的水资源来自于秦岭,渭河流域的水质比较差,第三个核心问题,是渭河水体本身的河道萎缩,渭河滩地区非常开阔、景观比较单调,生态退化比较严重,我们考察了以后,发现渭河最宽的地方大概有300米,最窄的地方仅有70米,这是导致渭河多年来小流量、大灾难的原因。渭河目前两岸亲水性是比较差的。
第四个问题,渭河两岸的用地和周边地区的用地限制是比较明显的,一个是有大量文物埋藏区,有武陵源和汉长安遗址,另外,我们渭河两代景观带,还有一些工业园区,第五个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我们这个规划涉及到渭河两岸四个行政区域和两个工业园,我们发现对规划梳理、协调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核心重要的现实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