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怀疑44万元被人做手脚“借”走了
为了证实这一说法,从信用社出来后,张四清和张海明直接坐车到了天水市。在中国人民银行天水市中心支行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柜台,张四海拿到了一张“个人信用查询报告”。报告显示,张四海在2009年11月18日从银行贷2万元,属于国家贴息贷款,最晚还款时间为20年后的2029年11月17日。
随后,同行的张海明也拿到了自己的“个人信用查询报告”。贷款数额、还款日期和张四清一样。
闻讯后的郭山村三组村民纷纷到人民银行查询,结果22户人家均被告知在当地中国信合有国家贴息贷款2万元。
这2万元让谁领走了?村民们相互反问。张海明一时间很是内疚,他感觉自己做了一次“帮凶”。
曾在部队当过兵、如今在青海工作回乡探亲的张进英对记者说,2万元对某些人来说,也许只够买一个包,但这2万元对于人均收入不足1千元(留守人群)的郭山村人来说,却是一个天文数字。“有很多人家,全家的资产加起来也没有2万元。”
在外闯荡多年的张海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2户人家的钱加起来是44万元,这笔钱在天水当地足够投资一个不错的生意。所以村民都怀疑这笔钱被人从中间做手脚“借”走了,至于去做什么,大家猜测不已,有的说是被拿去投资生意了,有人则认为是被拿去放高利贷了。因为这笔贷款最大的诱惑就是国家贴息。
在天水市从事多年会计工作的孙先生说,如果这44万元按照无息贷出来后又重新存入银行,按照国家最新的银行利率,20年可得利息36万9千元。“这笔钱如果用来做民间借贷,利息会更高,每个月的利息至少在2万以上,甚至更高!”孙先生认为。假如这笔无息贷款真的被他人挪用做“放款”,那么问题可能就严重了。
受灾户多报145%,又套走了多少钱?
旺川镇党委书记张恒刚对华商报记者说,他刚调来镇上工作不到10天,上述两个情况听村民反映过,他也给秦州区做过汇报。但这笔钱到底去哪里了,被谁挪用了,他也不清楚。
张恒刚书记还说,他前几天为此还专门打电话问过前任镇党委书记魏毅,但魏说他和这笔钱无关。
郭山村村主任吕刘娃说他和大家一样也很关心这44万元的下落,但此前的事情一直是原村支书郭金言经手,所以他也不清楚。而郭因涉嫌侵吞虚报退耕还林款等经济问题,已经被法院判刑入监。
旺川镇原党委书记、如今在当地另外一乡镇担任党委书记的魏毅对华商报记者说,他承认当年村上和镇上收取过郭山村三组22户村民的户口本和身份证,但不是用来贷款,而是申报另外一个灾后重建项目。后来项目没有申请成功,身份证和户口本就退还给了村民。
魏毅对22户村民名下每户有2万元“贷款”的事情也感觉很蹊跷,他认为问题可能出在银行身上,和村镇无关。
至于村民手中的白条,魏毅说,红十字会的钱“实际只到了一点”,镇上把这个钱直接拨给了盖房的工程队。至于到底多少钱,魏毅说“时间长了,忘了”。
8月13日上午,记者跟随村民张海明、张四清到天水市秦州区民政局反映情况。该局救济股工作人员张治国翻开相关文件给村民们解释情况,眼尖的张海明当即指出,郭山村三组实际人口为22户,但救灾报表上的受灾户数却为54户,多报了32户,多报145%。“这32户又能多套多少钱呢?这可都是国家给我们灾民的救命钱呀!”张海明说。
本报记者 李勇钢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