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楠之
近日,网友在关注北京农民工子弟学校被关停之事时,无意中将亿万富翁卢俊卿之女卢星宇牵扯进来。据网友查证,卢星宇今年24岁,目前任职“中非希望工程”执行主席兼秘书长,管理20亿元人民币。富二代、24岁、执行主席、20亿……卢星宇迅速成为网络红人的同时,也遭受不少网友的质疑。(8月17日北青网)
一位“富一代”,出钱为作为“富二代”的子女设立一个慈善基金,供其打理,无论其设立的目的是图名还是图利,客观上来讲,对于需要帮助的贫困者来说,是有莫大好处的。所以,炫富的郭美美必然会受到指责,24岁便声名显赫的卢星宇却似乎没有太多值得指责之处。她站在父辈的财富基础之上做慈善,不管其管理能力如何,至少其客观效果是有益于社会的。
在我们这个社会,“富一代”的财富积累过程虽然时常遭受质疑,但相对来说,由“富一代”进行的慈善活动,还是比较容易受到社会认可的。在一些慈善组织较为发达的国家,“富二代”从事慈善也是一种普遍现象。富人们希望通过这种途径为子女积累名望,并培养其管理能力——— 卢俊卿式的“富一代”们把自己的子女推上慈善组织前台,其出发点大抵也是如此。但是,与国外的“富二代”们相比,其所获得的效果却大相径庭。这又是为什么呢?
围观的公众情绪复杂,既有羡慕、嫉妒、恨,也有蔑视、不平、愤。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可能来自于这样一种情景:或许20多年前,当“富二代”的爹仍然在奋斗时,你与他(她)可能曾就读于同一所幼儿园或小学,但20多年后,你发现,你的“富二代”同学已经打起了高尔夫,玩起了慈善基金,而你仍然在为面包和蜗居奔忙。更重要的是,你眼睁睁地看着这种差距在一步步扩大,而且变得越来越难以改变——— 人生最悲哀之处莫过于此。
相比于改革开放之初社会阶层的剧烈变动,现在,阶层的固化已经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趋势。其结果,不仅会导致阶层之间的隔阂增加,也会导致社会发展活力的下降和不稳定因素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社会,慈善,并不足以成为富人获取尊重的资本——— 这是富人的不幸,也是社会的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