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立秋已过,但全国部分地区的气温并没有因此下降,因为此时还处在“三伏天”,全国多数地方高温难耐。
今天6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重庆北部、四川盆地东南部等地局部可达40℃~42℃。
高温天上班有没有相应的高温津贴?是怎么发放的?法晚记者统计发现,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2个省份发放高温津贴。浙江、江苏、上海标准最高,每人每月发200元。
22个省份中,发放高温津贴时间最长的是海南省,从4月至10月,有7个月。重庆、广东、福建3地为5个月。
专家分析,高温津贴发放的标准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成正比,发放标准高的多属东部地区。
与此相反,西部地区的一些省份发放高温津贴较低。
专家指出,到目前,我国高温津贴发放还没有统一的全国性标准,在发放方面的强制力度不够,建议统一立法,制定全国性法律。
金额浙苏沪发放标准排前三
高温津贴只针对在高温(日最高气温达35℃以上)天气露天作业的人员,以及不能有效将工作场所温度降到33℃以下(不含33℃)的单位的劳动者,如建筑工人。
具体的发放标准和发放时长,各省的标准不一。
法晚记者统计发现,从各省份发放高温津贴的金额来看,其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成正比。
如发放高温津贴排名靠前的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津贴金额每人每月是200元。
三省市的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位于全国各省市前列。
根据统计,发放金额每月在120元及以上的共有8个省份,记者注意到,其中7省份的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的排名均在13名以上的位置,且这8省份多属东部地区。
与此相反,西部地区的一些省份发放高温津贴较低,甘肃高温作业工人每人每月45元,非高温作业工人每人每月40元,一般工作人员(含行政事业单位)每人每月35元,和此相对应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甘肃省排在31位。
除了按月发放以外,也有按日发放的省份,在这些省份中,记者注意到,从整体来看,仍是东部、中部省份的发放标准高于西部地区。
不过在西部省市当中,也有发放较高的省份,如重庆,40℃以上高温工作人员每月最多可领20元/天的津贴。
●专家解析
经济越发达津贴越多
发放高温津贴的标准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等有一定的关系。“要想办事情需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北京科技大学公共管理系主任、教授冯英说。
冯英告诉记者,在一般情况下,发放相关的津贴标准和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工资增长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都直接相关。
不过,也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当地政府的治理理念、政策偏好等,“一个地方可能更加具备以人为本的观念,倾向对劳动者进行保护,这样一来出台制度就比较积极、及时。”
冯英还表示,发放标准还和当地劳动者的意识有一定关系,比如南方沿海地区,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劳动者权益保护意识比较强,这也会给政府、企业带来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