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老龄化程度居全国之冠 晚报记者 任国强 资料图片
老龄化程度居全国之冠,上海的社会保障如何可持续发展?在昨日落幕的“首届全国青年学者老年学和老年医学论坛”上,养老保障制度成了青年学者和社保专家、老年学专家聚焦的热点话题。
“建国初期,当人们的预期寿命还是48岁时,规定了男性退休年龄60岁,女性50—55岁。时至今日,上海的预期寿命达到81岁,退休年龄如何调整? ”原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保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戴律国认为,上海需要适时推行“有弹性的退休年龄延迟计划”。
专攻人口变化与社会保障研究的青年学者、复旦经济学院博士余央央建议得更为直接:“逐步延迟女性退休年龄,五年内考虑拉平男女退休年龄。 ”
[现状]
上海将进入“飞速老龄期”
8月16日,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发布《2010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近1.7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未来这一比例还将继续攀升。
戴律国预计,2011年至2030年,将成为老龄化人口迅猛增长期。这一时期,上海人口老龄化乃至高龄化将加快。根据预测,这20年期间,60岁及其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至2030年将猛增到561.26万,平均每年增加11.78万人。
社会保险缴费率居高不下
在论坛中,“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被单列为一项专题讨论。
上海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较为完善,社会保险种类多,包括城保、镇保、农保、综保等。但不少专家指出,社会保险缴费率仍然居高不下。
根据现行规定,上海养老保险缴费率为两部分,用人单位(雇主)与个人,前者缴纳率为22%,后者为8%,两项相加高达30%;医疗保险缴费率也分为两部分,单位缴纳12%,在职职工缴纳2%,两项相加高达14%。这两种保险费率高于长三角周边城市,导致劳动力成本高企。
与发达国家相比,上海社会保障缴费率处于高水平,但保障水平却不高。余央央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为例:“在缴费率上,上海高于德国、瑞典等国家,高水平的缴费率增加了企业负担与劳动力成本,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海的竞争力。但在保障水平上低于德国、瑞典等国家。 ”
退休人员的增加,企业养老金的逐年提高以及养老金资本增值渠道受限等因素,导致了养老基金收支矛盾日益突出。根据预测,老年人口将从2010年的342万人增加到 “十二五”期末的447万人。退休人员规模越来越大,降低了与在职职工的比例,缴纳保险费的人员相对减少,将会影响养老和医疗保险基金的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