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
增加引进“黄金年龄段”劳动力
余央央指出,老年人口的增加和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导致老年抚养系数持续上升。通俗来讲,目前大约每五个劳动力人口供养一个老人,按照推算,到了2020年,每2.5个劳动力就要供养一个老人。
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必然致使户籍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劳动力供给下降。专家表示,老龄化的国家要保持稳定的劳动适龄人口,均需要引入外来劳动力。
“引进劳动力有两个层次,其一是引进高科技人才,即很难通过本地短期培训提供的劳动力,比如IT行业、金融业,二是引进低端劳动力,如建筑业、制造业等传统产业。 ”余央央分析。
上海在吸引劳动力方面,余央央建议严格把握引进人才的年龄要素,增加引进25-35岁处于劳动黄金年龄段的人口,并给予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逐步把外来流动人口的综合保险向城镇居民保险或城镇职工保险并轨,加紧落实居住证持有者退休后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五年内考虑男女同龄退休
“建国初期,当人们的预期寿命还是48岁时,规定了男性退休年龄60岁,女性50—55岁。时至今日上海人口的预期寿命达到81岁,但退休年龄仍然没有相应调整,目前上海试行的‘柔性退休’也仅限于企业。 ”戴律国认为,上海需要适时推出 “有弹性的退休年龄延迟计划”。
余央央则提出更为直接的建议:上调女性退休年龄,五年内考虑实行男女同龄退休。在2015年后把退休年龄从60岁上调到65岁。
“一个保洁员,最好早点退休,拿退休工资,一个干部或者企业高管,肯定希望能够再多干几年,延迟退休,因此上海在平衡好各类人群对退休持不同意愿的基础上,可以在全国率先采用分类实施、小步渐进的方式实施退休年龄延迟计划。 ”余央央建议。
上海市老年学学会秘书长孙鹏镖认为,在目前已经实施的柔性退休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男女统一退休年龄、把退休年龄从60岁上调到65岁,的确能够有效减缓养老金压力,增强养老金风险抵抗力。
不过,戴律国指出,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不宜推出延迟退休计划,当老龄化程度加剧形成了劳动力人口紧缺时推出延迟退休年龄,能够缓解社会矛盾。
开展老年护理费医保补贴试点
不少专家指出,为了减缓对医疗保险的压力,从实行“老年护理费医保补贴”起步,逐步推进建立个人独立账户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
调研发现,老年人口对医疗卫生的支出更多地表现在护理支出,而不是门急诊支出。“上海应该率先成为全国在老年护理体系建设的示范点。老年护理体系要秉承不增加目前居民征缴社会保障的压力为界限,分类推进,建立以政府的社会老年护理为主导,以商业护理为辅的多层次长期护理制度。 ”
余央央建议,分步实施开展老年护理费医保补贴试点。现阶段先依赖于医疗保险制度,对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进行医保补贴试点。其次,逐步推进城镇职工人员加入护理保险的试点。先让在职职工从40岁起开始缴纳护理保险费,而后推广到城镇居民保险、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再次,政府政策扶持商业老年护理保险。政府对于商业性的老年护理保险产品采取补贴、税收优惠政策,实施诱导性保险机制。
晚报记者 陈珍妮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