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桐花沟村小学迎来新学年的第一天。这是一所典型的山区农村小学。全校只有三个年级,共25名学生。目前学校仅3名教师,没有一个教英语的。
桐花沟村小学曾经有200多名学生,十几位教师。前任校长方海鹏告诉记者,在2008年之前,从桐花沟村小学走出的学生,每年考上一本的都在3个以上。近几年,小学的学生逐年递减,目前,留在村里小学上学的,都是三年级以下的学生,且大多数是留守儿童。
刚刚上任的校长王安强说,目前学生的数量已经不多,以后可能还会逐年下降,但学校还必须办下去,因为村里的低龄儿童还需要就近上学。这种情况并不只在桐花沟村小学存在,而是山区农村小学的普遍现象。
桐花沟村小学上学期有40多名学生,4位老师,共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和体育四门课,校长方海鹏给学生带英语。音乐、美术因没有带课老师,就没有开。今年开学,方海鹏被调入中心小学,没有了英语老师,三年级也就得转入中心小学,而音乐、美术仍然不具开课条件。
桐花沟村小学的三位老师都是年龄在50岁左右。办公室有一台电脑,但3位老师操作电脑都不熟练。教室窗户的玻璃有很多已经破了,王安强说,现在八间教室用不了,看哪个教室好些就在哪个教室开课。记者看到,二楼的四间教室全部空着,有些教室还是使用了多年的木桌椅,比较陈旧。操场边上的草已经长得一米多高,小学生课间就在篮杆上吊吊身子。
因为桐花沟村小学的特殊情况,三年级的学生下周就都要转到镇上的中心小学,这给家长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记者采访走出学校门,正好碰上了三年级一个孩子的家长来找校长商量孩子转学的事。孩子母亲愁眉不展:“因为娃才8岁,身体又不好,到镇上上学,走小路不停歇大人都要走1个小时,8岁的孩子哪能受得了,真不知道咋办呀”。孩子母亲说,本想着娃大点了再去镇上学校,家人也能放心,可谁知英语老师又走了。
据这位家长介绍,和她一样情况的人并不少,许多人都是在中心小学附近租房子陪娃读书。但这种情况不是个长久之计,不仅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而且也加重了家庭的劳动负担。 记者关颖 张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