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上庆祝教师节并表彰我省优秀教师本报记者 王智 摄

昨日,空军西安蓝天幼儿园中三班的小朋友杨佳鑫带着康乃馨,送给韩寒老师 本报记者 汤继颖 摄
●一份荣誉 我省昨日召开大会,隆重表彰677名优秀教师
●一生相伴 69岁学生照顾79岁老师,老师说学生是他的“精神支柱”
●一个微笑 孩子的进步和家长满意的微笑,就是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
师 生 情 谊
曾经我是他的良师 现在他是我的益友
今天是我国第27个教师节。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尊师重教是中国历来的优良传统。教师节是感恩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作为学生,衷心地说一句“敬爱的老师,节日快乐!”
在这个教师节,全省有677名优秀教师获表彰,更有延续了至少58年的师生情在感动着我们。
师生情能维系多久?79岁的蒋光远和69岁的张丰的共同答案是:至少58年。
师生情缘跨世纪
1953年,11岁的张丰升入原西安市梁家牌楼小学四年级,从那时起直到毕业,蒋光远都是他的体育和历史老师。“每天早上,我都见老师拿个大扫帚扫啊扫的。”昨日,在劳动公园的细雨中,69岁的张丰说:“那会儿可没有保洁员,老师也是女的居多。”
1953年,蒋光远21岁。张丰记得,当时老师风华正茂,“他长得帅,乒乓球也打得好。”在蒋光远心里,张丰的童年往事也历历在目:“张丰很活跃,有时也打架。”
情谊厚亦师亦友
蒋光远和张丰说,他们俩很有缘分:两人曾多次搬家,每次搬家后,都比上次住得更近。
“你看我的爱好,比如朗诵,受到了蒋老师的帮助。蒋老师对我影响很大。”张丰坐在便携式小凳子上,笑眯眯地看着蒋光远。蒋光远毫不客气:“我影响了他的世界观!”
如今,两人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蒋光远视力较差,每天的资讯,多要靠张丰给他读报。“他每天买份《参考消息》给我读,世界大事和生活小事我们都聊,卡扎菲呀、利比亚呀。”蒋光远说,“曾经我是他的良师,现在他是我的益友。”
师生俩已成“风景线”
2006年,蒋光远曾因病卧床,不少昔日的学生看见他的病容,忍不住掉下泪来。提起这段往事,蒋光远大手一挥:“我让他们别来看我,我不喜欢给别人带来痛苦。”
其他的学生来得少了,张丰仍然很勤。蒋光远出院后,张丰更是常去他家,陪他聊天,带他逛。
“我有4个孩子,1个在美国,3个在西安。”蒋光远说,除了孩子多,他也算桃李满天下,不过,张丰可算他的“精神支柱”。
从去年9月份至今,只要天气好,张丰就会去找蒋光远,陪他在劳动公园逛上几圈,附近的老头老太太都认识他俩。“他们是劳动路上的风景线!”昨日,一位在劳动公园附近下象棋的大爷夸奖说。本报记者 武敦煌
教 师 心 声
善于发现特长和优点 学生才会有更好发展
获得“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的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傅钢善,在昨日的表彰会上提出“学生没有优生和差生之分,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特长”的观点。
从教30多年的傅钢善感慨地说:“我从不把学生分为优等生和差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可能在某一门功课上,他表现得不是很突出,但在其他方面,他一定有自己的特长。我做过一个长期的跟踪,发现很多在学校表现一般甚至比较差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表现都非常优秀。作为老师,我们要善于去发现学生的特长和优点,多给学生鼓励和帮助,这样学生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对于一些学校将学生分为重点班、非重点班或快班、慢班的做法,傅钢善表示非常不赞同。他说:“这给学生的心灵带来很大的伤害,我观察过很多学生,学生都非常在意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喜欢老师多关注、多称赞他,老师如果能及时关注和表扬学生,学生一定会有所进步。”本报记者 卢红曼
荣 誉 加 身
省上表彰677名优秀教师
本报讯(记者卢红曼)昨日上午,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隆重召开“庆祝2011年教师节暨表彰大会”,表彰了全省677名优秀教师。
这677名被表彰的优秀教师,包括517名“全省中小学教学能手”、22名“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优秀校长”、82名“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优秀教师”、56名“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教师岗位看似平凡,其实十分伟大,它关系到孩子的未来、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未来。”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在会上动情地说。
截至目前我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7500多所,在校学生790万人,教职工56万人,教育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近年来,我省教师队伍中共评选出全国模范教师49人、全国优秀教师117人、全国先进(优秀)教育工作者5人,全面实行教师绩效工资,教师待遇普遍有较大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