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故发生后,救援人员立即赶往现场。

事故现场拉起警戒线,救援人员正在进行搜救。
■权威发布
民航西北局已介入调查此事
昨天下午,2011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执委会和中国试飞研究院联合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通报称,2011年10月14日上午10时47分,一架飞机在参加通航大会飞行表演完成通场任务的返航途中发生事故,坠毁在陕西蒲城县董楼村二组盐碱沼泽地中,一名飞行员跳伞生还,另外一名正在搜救中,地面无伤亡。大会执委会在事故后根据应急预案立即启动了应急机制,数辆救援车赶往坠机现场。现场秩序井然,中外飞机表演在事故发生后继续进行。据了解,大约有100人赶赴现场进行救援。
昨日,中国国际通航大会组委会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称,目前,飞机坠毁的事故原因调查将要启动,民航西北局也已介入调查此事。
据悉,2011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13日在西安开幕。按照计划,14日至16日在陕西蒲城内府机场进行三天的动态飞行表演及静态展示。
■专家解读
可能是飞控系统出现故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俊分析说,飞机发生机械故障的可能性比较大,而机械故障主要有两种可能,一是发动机出了问题,二是操纵系统失灵。飞行员在驾驶舱发出操作动作,在传达到尾翼等操作面进行控制姿态等过程中,驾驶杆、摇臂、连杆等都是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
另有军事专家指出,“飞豹”战机安装两台稳定、可靠性好的斯贝仿制型发动机,之前保证了9年1600架次定型试飞,因此发动机技术相对稳定。即使是单台发动机,有故障也不至于失速坠毁,而两台发动机同时故障的几率几乎是不可能的,以此推断,飞控系统故障的可能性较大。
黄俊指出,由于事故发生在飞机完成表演返航时,技术上应该不存在太大难度,因而飞行员操纵失误的可能性不大。
弹射座椅满足安全设计要求
“飞豹”的座舱为串列式双人全密封座舱,装两台HTY-2C型零零双座指令程序弹射座椅,弹射速度范围0-1000公里/小时,弹射高度范围0-21000米。按照此设计技术规范,这次事故完全满足安全设计要求,不应该出现弹射座椅一个打开,一个没打开的事情,这也是需要严格检查的地方之一。
事故飞机属于中国试飞研究院
而据央视在现场的记者报道称,此架飞机属于中国试飞研究院。黄俊指出,中国试飞研究院本身就拥有多名飞行员,他们的飞行经验丰富、技术成熟,飞行水平要高于一般的飞行员。因为飞机在做最后定型时都要由这些飞行员进行试飞,他们驾驶的可以说是“最新”的飞机。飞行员的年龄在30岁至40多岁之间,太年轻的飞行员都很难进入这个飞行队。
■相关新闻
空军称未派飞机表演
据国防部网站消息,14日下午,记者向空军机关有关部门证实,空军没有派飞机参加在陕西蒲城举行的2011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飞行表演。
2009年曾坠毁一飞豹
2009年7月,一架歼轰-7飞豹战机在中俄“和平使命-2009”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期间坠毁,机上两名飞行员牺牲。
■背景资料
13年前首次亮相
“飞豹”战机是中国上世纪70年代开始自行设计研制的全天候、多用途歼击轰炸机,该机主要装备海军航空兵,是解放军作战飞机中耀眼的明星,早期称为 “空7”。
1998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飞豹”首次公开亮相,引起国内外媒体高度关注。
目前该机的改型 “歼轰7A”已具备全天候的精准对地攻击能力,这款战机既能对地对海攻击,又有一定的空战格斗能力。
“飞豹”的座舱为串列式双人全密封座舱,前座为飞行员,后座为领航员兼武器操作员,随着解放军近年来对“飞豹”战机的不断改进,多种型号的“飞豹”变型机也不断出现,大幅提升了飞豹的战斗力。
该型机航程远、威力强,有良好的中低空飞行性能,具有先进的火控系统,可实施对地、对海目标精确攻击和空中格斗。它最大外挂重量6500公斤,最大飞行速度为音速1.7倍,作战半径1650公里,乘员2人。
“飞豹”飞机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海空利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