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王乃玲
日前,经央视春晚宣传组证实,龙年春晚将取消“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评选”。央视表示,取消评选的原因是多年来评选结果与实际不符,并且对今年“回家过大年”的主题没有意义。(11月14日《北京晨报》)
这些年来,春晚好像受到了舆论的习惯性否定,但这一次显得有些例外,舆论对于春晚将取消观众最喜爱的节目评选,给予了好评。
舆论的这一变化,其实也好理解。这些年来春晚之所以不为公众“待见”,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与观众距离太远。拿观众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评选来说,说起来是观众评选,但最终的评选结果总是让观众“举头望明月”。虽然取消评选与晚会本身并没有多大关系,但起码有了求真务实的迹象。笔者以为,可以、也应该取消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评选,但要留下“观众”。
观众之所以对“观众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评选”有意见,并不是针对评选的设置,而是针对评选的程序。如果评选能够体现观众的意见,如果通过评选能够推动春晚的改变,那么评选就有存在的意义。现在的问题是评选徒有虚名,虽然扛着“观众”的名,但事实上与观众关系不大。这既体现在最终的评选结果不是观众的真实意思表达,更体现在一年又一年的评选没有推动春晚的进步。当评选流于形式时,取消就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观众是希望与春晚拉近距离的,是希望在春晚的举办中能够有话语权甚至举手权的。而就目前来看,观众似乎并无有效的与春晚互动的渠道,观众对春晚望穿秋水,声音进不了春晚导演组。因此,春晚导演组应该考虑如何让“观众”留下来,倾听更多观众意见,汲取更多观众智慧。这是一个现实考题,决定着会办出一个什么样的春晚,更决定着未来的春晚会得到观众什么样的评价。
取消春晚节目评选,且请留下“观众”。
文/毛建国 图/王乃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