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届金马奖11月26日在台湾新竹文化馆举行。事与愿违的是,本届金马未重现上届的路线,彭于晏输给了刘德华,陈妍希输给了叶德娴,魏德圣输给了许鞍华,直到最后《赛德克巴莱》获得最佳剧情片大奖,算是给台湾本土电影保住了面子。但不管怎么说,都是香港电影和台湾电影的热闹,来自内地的《让子弹飞》是陪跑了。(昨日《华商报》)
我甚至认为,本届金马奖似乎在刻意制造一种印象:回避内地影片。因为仅凭一个最佳剧本改编奖和一个最佳摄影奖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内地电影界满意的,更谈不上内地与香港、台湾“平分秋色”。也许金马奖在寻找自己逝去的光辉,但又想极力让台湾本土电影能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鼓励,还不想让在传统上有着紧密联系的港片失意,所以在“三难”之中选择了这种结果。但这种平衡难掩其想要左右逢源却顾此失彼的窘境。这届金马《桃姐》大获全胜并不名副其实。
《桃姐》或许是一部很优秀的小影片,但可优秀到“横扫”金马的地步了吗?叶德娴此前在国外得到了认可,金马跟进一下也无可厚非,不过刘德华在此片中的演技真的能盖过内地的《让子弹飞》的葛优以及其他影片的演员吗?我猜测,姜文和葛优缺席金马奖显然很明智,何苦来此受辱?金马奖只有在某些奖项上让小制作的电影击败大制作的电影才能显示出自己的独特,但又不能过度伤害台湾本土电影的感情,所以,《赛德克》成了最佳影片,《桃姐》成了最大的胜利者,《让子弹飞》只好成了跑龙套的。与某些了无情趣的得奖者相比,这届金马奖最吸引我的是曾志伟和曾宝仪的“父女档”。曾志伟拿《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这个名字对“过去人”调侃时我突然想起:曾经我们是很喜欢港台影片的。可以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那些年,我们一起看的港台片;那些年,我们一起看的金马奖。”但现在,那些记忆都被这个刻意残缺的金马奖给毁掉了。或许多年后我们对第48届金马奖只剩下一句话:那些年,我们一起看被刻意残缺的金马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