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与当时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增收的中央精神契合。刘道崎回县里开会,决定推广扶持。
“沙县小吃一条街”便是政府推动的产物。动员农民外出经营小吃,成了沙县自上而下的任务。
沙县要求每个乡镇必须有一名副科级干部留薪留职,外出带头开小吃店,开得好,同样提拔重用。
1998年,沙县还成立了小吃办。被誉为小吃大师、沙县小吃第一人的乐相森,任第一任小吃办主任。
乐相森介绍,当时全县13个乡镇共有200多名干部外出经营小吃。夏茂镇原党委副书记罗维奎“下海”后,两年多时间办起18家“罗氏小吃店”。
这个时期,每年都有大批沙县人奔向城市。这个时期的沙县小吃,还集中在福建和广东沿海。零星走向其他地方的,大都因“水土不服”经营惨淡。
2003年11月,福州市的沙县小吃业主把扁肉、拌面的价格从1块提到1块5,遭到当地消费群体的抵制。此后,约3000家沙县小吃店撤离福州,往利润高的广东、上海和杭州迁徙。
珠三角一直被沙县人看作“福地”,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有沙县小吃店进入广东,放着《潇洒走一回》开一整晚。到如今,珠三角还是沙县人最集中的区域。
为推广小吃,沙县政府先后组织到上海、杭州等各地开推介会,并鼓励沙县人“攻城略地”。2004年沙县小吃打入上海市场时,业主开一家店,县政府补贴1000元。2007年,沙县小吃打入北京市场,前100家店,沙县政府每家补贴3000元。
沙县小吃快速向全国扩张。
2010年5月4日,沙县小吃登陆台湾。今年7月7日,沙县小吃进入澳门。
“在国内,有城市的地方,就有沙县小吃。这么说,绝不夸张。”沙县小吃同业公会会长黄福松说。
沙县小吃业主借助沙县政府的推动,进入北、上、广等大中城市,有的还在日本、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秘鲁等国落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