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西安老地标“大华纱厂” 将改造成艺术商业街区
http://news.hsw.cn    来源: 西部网  2011-12-05 05:10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投资”婚姻最成功女星
“投资”婚姻最成功女星
年终报道:2011!逝者
年终报道:2011!逝者
·人社部报告称工资最高与最低行业差距达4.2∶1
·宝鸡好乐迪唱歌起纠纷 顾客遭服务员三十余人群殴
·11个城市楼市限购年底到期 无一表示将延长
·全球清廉国家指数报告:中国排名75 朝鲜居末
·云南贫困县拟60万元采购千只手表作为两会留念
·五旬妇女扮少妇同时与两男子谈恋爱骗钱给儿子买房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第一新闻》记者 王晶 安爱农)老西安人都知道,要说起西安的老地标,就不得不提起当年道北的大华纱厂。如今,整个城市在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很多我们熟悉的老地方也在慢慢消失,最近就有人说,存在了76年的大华纱厂要拆迁,一个标志着西安近代工业开始的地方就要消失了。

  大华纱厂始建于1935年,建厂时的老板叫石凤翔,是蒋介石次子蒋纬国的岳丈。受大华纱厂影响,陕西一度成为全国重要的棉纺织工业基地。上世纪80年代,大华纱厂开始亏损,最终在2008年因为经营不善而申请政策性破产,之后,大华纱厂成为供人们纪念一个时代的符号。

  来到位于太华路的大华纱厂家属区,到处可以看到两鬓斑白的老人,一问,都是在大华沙场工作过大半辈子的老工人。

  大华纱厂老工人杜师傅:原棉进车间以后,先是纺成粗纱,再下来是细纱,细纱下来是织布车间。那雁塔牌布好么,都老牌子,当年都是有名的。

  90岁的李宗春老人1945年进厂,在厂里干了40年,他见证了大华纱厂半个多世纪的变迁。

  大华纱厂老工人李宗春:旧社会工人可怜的很你不知道,给你吃不好,穿不好,没人管,福利更谈不上,有好多工人受了(伤)残疾,把工人代表拉走了,腿断的脑子受了刺激的,就都完了,解放以后,工资待遇提高了,养活一家人,儿子有了,孙子有了,重孙都有了。

  李宗春老人五个儿女中,二儿子和小女儿后来也进了纱厂。纱厂在全盛时期有将近六千名工人,没人能说的清,当年日夜不停的机器轰鸣声到底养活了多少人。

  记者:现在我们进到了大华纱厂从建厂时就有的老车间,从这边的侧门看过去,那边的一大片厂房被分割成了大大小小的八九个区域,一些老纱厂工人告诉我们说,以前这里主要有清花,梳棉,并粗等八个车间,通过这8个车间,把进厂时的棉花变成出厂时的棉布。今天,这里给我们的感觉是很残破,但非常安静,但这种安静又给人比较特殊的感觉,试想下,我们所看到的这一片区域,当年机器一开,同时有两三千人在这里工作,那个场面一定非常热闹。

  如今,厂房内只能看到来来回回的建筑工人。可是让记者好奇的是,他们并没有拆掉已经残破不堪的厂房,而是在加固,修复,一位工人告诉我们,他们甚至被要求连墙上的标语和题字板都不能碰。据了解,大华纱厂并没有被拆迁,这个正在改造的项目叫做“大华·1935”,主体建筑是大华纱厂的原有厂房,改造之后,这里将会以一个艺术商业街区的面貌重新出现,大华纱厂也将肩负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厚重历史,重获新生。

编辑:陈晨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