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毛摩擦过的橡胶棒产生的静电可以改变细水流的方向 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 张杰 摄
静电虽小不能忽视
案例:冬季坐公交容易被“电”到
赵女士几乎每天都从西安高新区乘坐公交车前往北郊上班。最近在公交车上,她屡次被“电”击。
“早上8点多,车上人特别多,上车手一抓扶杆就赶紧缩了回来,因为手上有‘麻麻’的感觉。”赵女士说,她知道那是静电。开始她还不觉得稀奇,可这样的小袭击越来越频繁,“麻麻”的感觉也越来越严重,几乎每次乘坐公交都会遇到,“我都不敢碰扶杆了。”
为防止静电,赵女士坐公交车时专门戴上了手套,晚上用柔顺剂浸泡,可她说效果并不明显,“静电还能将危险物引爆,万一哪位乘客携危险品上车,就太危险了。”
坐公交时类似的静电到底有多大呢?19日上午,记者体验乘坐了西安多路公交车。
中午12时许,记者从南门站坐上603路公交车,车上人很多,记者站在一、二层间的楼梯上,手扶扶手。车身颠簸时,明显能感到身上产生了静电,严重时,还能看见火花。一层不断有乘客说:“咋这么大的静电呢?”
随后,记者从小寨坐上504路中巴车,记者递钱后,从乘务员手里接车票时,又遭遇了“电”击。
事实上,冬季干燥,除了坐公交车抓扶手、递钱接车票会产生静电外,按电脑开启键、回家脱衣服都可能产生静电,有时早上梳头头发飘起来,越理越乱,也是静电。
西安市公交总公司技术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西安多数公交车的座位和尾部都有防静电的装置:静电条。很多车辆的扶手都是塑制的。“车辆每跑一圈,我们会要求保洁员用湿抹布擦洗扶手和座位。”
工作人员说,他们平时要求司机注意乘客的行李,如发现“三品”坚决劝下车,“乘客首先要避免带电,化纤衣物易产生静电,穿纯棉衣物最好;其次上车后最好抓塑料扶手或先用钥匙触碰金属扶杆,这样能消除静电。”
静电实验
为什么会产生静电?静电的威力到底有多大?12月19日,在西安市三十中物理实验室,物理老师李军通过几个实验给了我们答案。
实验1
静电如何产生的?
“两种不同材料的物质摩擦后,就会产生静电”实验工具:橡胶棒皮毛静电测试仪围巾
李军拿出一个用铁架、绿色丝绸、红色尼龙线组成的静电测试仪。随后,用橡胶棒与皮毛摩擦约半分钟,接着用橡胶棒靠近静电测试仪,只见橡胶棒靠近时,红色尼龙绳立即开始“舞动”,随着橡胶棒的移动而“跳舞”。
李军又用自己的围巾做实验。李军把和皮肤摩擦后的围巾靠近静电测试仪,红色的尼龙绳又舞动起来。
“除了吸引力,还能产生排斥力。”李军说,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后,悬挂玻璃棒,再用丝绸摩擦另一根玻璃棒,然后将两个玻璃棒靠近,第一个玻璃棒立即“躲”开了。
“两种不同材料的物质摩擦后,就会产生静电。”李军说,通俗地说,两种东西摩擦后,都带电了,有的带着正电荷,有的带着负电荷,靠近后,带着不同电荷的物体互相吸引,同种电荷的互相排斥。
实验2
静电威力有多大?
人从沙发上立起时,人体电压可高达1万多伏实验工具:橡胶棒皮毛水吊瓶验电器
李军拿出了一个钟表状的“验电器”,顶部是一个金属小球,里面是指针。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近金属小球,指针立即开始转动,这表示橡胶棒上带上了静电。
静电的威力有多大?李军用一个针管导出吊瓶里的水,水流均匀流动,用带静电的橡胶棒靠近水流,水流方向立即改变,橡胶棒移动,水流方向也随之移动。在自来水龙头旁做同样的实验,尽管自来水的水流较大,但橡胶棒依然能“牵动”水流,使其方向改变。
“用电笔测试一下,静电到底有多厉害。”电笔接近皮毛摩擦过的橡胶棒时,能听见噼噼啪啪轻微的响声,但电笔的指示灯并未亮起。
“静电电压和生活电压不同,静电的放电时间非常短,低电量,小电流,冬天脱衣服时噼里啪啦的响声,握手时突然被电到,都是快速放电现象。”李军说,人从地毯或沙发上立起时,人体电压也可高达1万多伏。
静电的危害
影响心脏工作,易使人疲劳烦躁
“静电虽然不像交流电那么可怕,但它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昨日,陕西省人民医院的王医生说,人体所带静电在数千伏甚至万伏,它可能干扰甚至改变人体内所固有的电位差,影响各器官,特别是心脏的正常工作,尤其是对于那些心脏功能较脆弱的群体,这种危害会更严重;静电还会影响人的中枢神经,使人感到疲劳、烦躁、失眠。此外,持久的静电易影响人体内的酸碱度平衡,会让人感觉恶心、乏力、厌食。
王医生说,长期处于打开状态的电视、电脑和微波炉等环境下,静电对皮肤的影响就很明显,比如那些长期对着电脑的职员,易出现皮肤毛孔增大、干燥、红斑、瘙痒等症状。
记者从消防部门了解到,冬季干燥,许多火灾、爆炸都是静电引起的。可洒水、喷水雾等提高空气相对湿度。油库及存放易燃物品的库房要保持通风,进入此类场所的人员,不能穿化纤织物的衣服。
怎样防止静电
穿纯棉衣服,室内加湿
李军说,生活中很多不经意的动作,都能使人带电。“用手敲击电脑键盘就会产生静电,电脑上的小细菌会吸附到脸上,所以用电脑前洗个脸,用完再洗个脸。”李军表示,老年人皮肤水分少,在干燥天气里更容易产生静电,“使用护手霜、房间里放加湿器都可避免静电。”
王医生说,生活中可采取简单的方法减少静电,如穿纯棉衣服,尽可能少穿化纤类衣物;家用电器不用时拔掉电源插头;长时间使用电脑或看电视后,清洗裸露的皮肤;室内多洒水。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毛蜜娜卿荣波实习生杨婧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