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8旬“秦腔皇后”退休免费传艺 只为让艺术有传承
http://news.hsw.cn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2-01-01 08:16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孩子们的2011
孩子们的2011
流浪女遭奸杀 拾荒男被捕
流浪女遭奸杀 拾荒男被捕
·金正恩就任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
·陕西农村大学生“回报率”调查:知识难改命运
·复旦一医院收费员将癌症患者名字改为“张去死”
·刘志军、张曙光对7·23温州动车事故负主要责任
·西安城区现大雾天 网友称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所致
·密码大泄密网友制分析报告 密码123456最受宠

  余巧云(右)给前来拜访的秦腔爱好者李红(中)、刘玲讲戏 本报记者李正善摄

  12月31日,2011年的最后一天。渭南市一个幽静的小区里,余巧云正在客厅给两名秦腔爱好者讲戏。

  波浪形的华发,顾盼有神的双眼,灵便轻巧的脚步,柔软纤细的手指,清亮的嗓音,让人看不出她已年高八十。

  被誉为“秦腔皇后”的余巧云退休多年来,在家传教授艺,不仅分文不收,还提供食宿。

  原则

  “不论谁来都要严格要求”

  “你两个看这儿,刚才的眼神稍微高了些,再往下降一点儿。”余巧云一招一式地给两个学生讲解着。

  来人一个是渭南临渭区文化馆馆长李红,另一个是刘玲,过去在剧团工作,现已下海经商。两人都曾是余巧云的学生,一直酷爱着余派秦腔艺术。因为要参加新年文艺汇演,昨天李红与刘玲相约来向老师请教。

  “五年的胳膊十年的腿,二十年练不好一张嘴。”“大换气,小偷气,不蛮喊,留余地。”……余巧云给她们解释,“秦腔是一门讲究唱腔技巧的艺术,并不是大家传说的喊或者吼出来的,语言的音乐化并不是不让人知道你唱的是啥内容,要通过你的吐字清晰,让人知道故事情节,知道为啥喜怒哀乐……”

  余巧云说:“不管是专业演员还是业余爱好者,我都一样严格要求。要么就不要来学。”她说戏,跟自己学戏演戏一样,“手眼身步口”一招一式来不得半点儿含糊。“咱唱戏时不论是给谁唱给多少人唱,都不能有蒙混过关的念头。”

  演戏

  11岁登台,被誉“秦腔皇后”

  余巧云原名余葆贞,1932年生于西安一个满族家庭。不到十岁时,余葆贞便开始做织毛衣、糊火柴盒、包摔炮等杂活。

  1943年一个普通的下午,葆贞和伙伴儿在巷子玩耍,她随口唱着“贫家女来好羞愧”的戏词,高扬清亮的嗓音恰好被号称须生泰斗的王文鹏路过听见。余葆贞的戏曲天赋被发现,和三意社的吴利民签了师徒合同,取艺名为“余巧云”。

  11岁的余巧云开始登台,第一出戏是演王宝钏。她不怕不惊,演得有板有眼,有规有矩,一登台便博得满堂红。

  余巧云逐渐崭露头角,并形成了独特的唱腔风格。1948年秋,在西安桥梓口剧场演出《玉堂春》、《三回头》等戏,观众争相传颂,一时名噪长安。《春蕾》杂志给予她“秦腔皇后”的美誉。

  1949年,余巧云接受新民社邀请到渭南。有一次她到华阴一个乡演出,当时正下大雨,全身湿透了。本来就是土台子,泥乎乎的,可观众都没有离开。她就穿上雨靴唱完戏。“观众爱我,我也爱观众。这种情感没法割舍。”余巧云感慨地说。

  渭南流传着两句话:“看了余巧云的《铡美案》,三天五天不吃饭;看了余巧云的《三上轿》,难过得三天睡不着觉。”

  授艺

  一讲几小时咋能不累呢

  上世纪八十年代退休后,远近求教的人慕名而来。陕西唐梨园秦腔影视剧院演员梁洁,先后十多次从咸阳到渭南,向余巧云讨教她的代表名段《三上轿》。初来时梁洁问报酬咋算,余巧云听了脸色一变说:“你要是谈报酬我就不教你了,我现在又不是卖艺呢,教你学就是为了把秦腔传承下去。”梁洁在余巧云家每次一住就是两三天。

  余巧云的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都已成家,家里平时就老两口。“嘿嘿,老伴儿也挺支持我。”支持是支持,不过这么大的年纪,一讲戏就是几个小时,一天下来还是疲惫不堪,老伴儿张维忠还是有些担忧。“他常问我‘劳(累)不劳’,我说‘不劳’。其实咋能不劳呢,光说戏喉咙都干得不像啥了。”余巧云笑着对记者说。

  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余巧云,2010年4月中国表演学会和陕西省文化厅又授予她“秦腔表演终身成就奖”。老人指着墙上“余派艺术,薪火传承”的牌匾说:“我演了一辈子戏,撂不下了。现在只要有精神,就要让年轻人把这门传统艺术传承下去。”

  本报记者李正善

编辑:陈晨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专访《秦腔新生代纪实》作者王一鹏   11-12-21 11:50
·陕新生代秦腔艺术的希望   11-11-22 08:54
·一通棍棒,几多悲剧   11-09-01 04:14
·助秦腔发展 陕广集团与陕文投集团战略合作   11-08-19 15:32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