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国际博览
尼日利亚全国大罢工 引发冲突已致6人死亡(图)
http://news.hsw.cn    来源: 国际在线  2012-01-11 08:01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春运:看不见的回家路
春运:看不见的回家路
储户存款30万警方护驾
储户存款30万警方护驾
·温州一小学庆元旦活动:小孩淋雨表演领导坐伞下
·男子千元买2800万条公民信息 包括20名亿万富豪
·霍金预言:人类未来将移民到火星并最终征服宇宙
·英国男子与狗发生性关系入狱5个月 14岁开始兽交
·网曝某地新娘被灌酒遭好友强奸 新郎竟冷眼旁观
·小偷钻天花板行窃"从天而降" 称灵感源于美国大片

  10日,蔓延至全国的大罢工进行到第二天,罢工针对燃料价格上涨以及政府腐败行为,愤怒的年轻人在奢侈品商店集中区外点燃杂物,设置了一道火墙路障。

  国际在线报道 从9号开始,东非国家尼日利亚开始全国性大罢工。10号,记者看到,当地社会活动仍然几近停止。而且,截至目前,抗议者和警方发生的冲突已经导致6人死亡。导致这场全国性大罢工的起因则是因为汽油等燃油价格的上涨。作为非洲第一大产油国,为何尼日利亚百姓还享受不到便宜的汽油呢?本网连线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尼日利亚记者靳利国。

  主持人:尼日利亚全国大罢工目前的情况怎么样了?罢工有没有结束的迹象?

  记者:10号,由尼日利亚两大工会组织的全国大罢工进入了第二天,目前还看不到罢工结束的迹象。尼日利亚各地的大部分政府部门、石油企业、航空、港口、银行以及学校等部门仍然处于关闭状态。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警察和军队在各主要街道上都设置了路障,还可以看到警察拿着盾牌在巡逻。虽然在阿布贾的街上还不时能看到抗议者,他们手中举着反对油价上涨的标语,但是他们并没有跟警察发生严重对抗。但是在阿布贾之外的地方,抗议活动相对激烈,特别是在经济首都拉各斯以及尼日利亚北方地区,抗议者和警察发生冲突,一些年轻人设置了路障,并焚烧轮胎。这些年轻人还向过往的车辆投掷石块。但在10号还没有传出人员伤亡的消息,在9号罢工的第一天,共有6人在冲突中丧生。

  记者:从今年的1月1号起,尼日利亚政府宣布取消燃油补贴,汽油价格从每升65奈拉,约合0.4美元上涨至141奈拉,约合0.88美元。并且表示将把每年省下的60亿美元更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供应、交通、灌溉、农业、教育和其他公共领域,促进尼日利亚的长期发展。与此同时,还将把政府行政人员的收入减少25%,而增加运输部门和其它部门人员的收入。为了帮助民众应对油价升高带来的交通费用增加的问题,尼日利亚政府还购买了大量公交车。

  但在民众看来,取消燃油补贴会对他们的实际生活造成巨大影响。我们看,虽然取消燃油补贴后的汽油价格为0.88美元,并不算高,但当地民众的消费能力也很低,每月平均工资只有200美元,人日均消费能力不足两美元,所以油价的提高导致尼日利亚人出行费用大幅上涨。比如有许多在首都阿布贾打工的人元旦回家过年,但是油价上涨后,油价已经上涨,交通价格翻倍或者涨两倍,许多人甚至没钱坐车回到阿布贾的工作岗位。更重要的是,民众普遍认为,汽油价格上涨将导致他们的生活成本大幅上涨,目前尼日利亚的食品价格已经翻倍。

  主持人:我们知道尼日利亚也算得上是非洲的石油大国,而且世界油价也一直在高位运行,为什么民众还不能从中受益呢?

  记者:确实,尼日利亚探明石油储量约366亿桶,上世纪70年代起成为非洲最大的产油国。目前,石油是尼日利亚的支柱产业,联邦政府财政收入超过80%都来自石油行业。但是尼日利亚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水电都难以正常保障,该国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石油产业以开采为主,炼油能力匮乏,将近70%的石油产品需从国外进口,这就形成了尼日利亚出产石油,但是石油制品要靠进口的怪现象。与此同时,尼日利亚其他产业发展滞后,粮食也不能自给,大部分工业产品也需要进口。正是这种畸形的经济结构导致民众的生活非常艰难。

编辑:张丹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尼日利亚举行全国总罢工 交通瘫痪商场银行关门   12-01-10 17:36
·尼日利亚全国大罢工抗议政府取消燃油补贴   12-01-10 07:57
·尼日利亚部落冲突已致50人死亡 矛盾由来已久   12-01-01 19:05
·尼日利亚圣诞连环爆炸致39人亡 极端组织称负责   11-12-26 14:39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