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运,都像一场大戏,几乎算得上全民既参演也看戏,戏中人就是看戏人,而铁老大则总是舞台上的主角。大戏永远围绕春运火车票一票难求展开,仿佛跟爱情与死亡一样,是戏剧永恒的主题。早些年,戏码几乎没有更新,身为观众,我已有审美疲劳的感受。
今年则不同,铁路部门力图面貌一新,改进服务、缓解春运之困的意图明显,态度积极,并付诸行动。火车票实名制、网络售票等等都是例证。可惜这些值得肯定和赞赏的努力,目前来看,尚未有满意的效果呈现,而最终结果还需要等40天的春运结束之后,才能“盖棺定论”。
无论是火车票实名制,还是网络售票,意图正确、初衷良好,都是为了克服长期以来饱受诟病,却一直未有改观特权票的弊端,以及打击俗称黄牛党的票贩子,缓和火车票购票难困境,并体现社会正义和公平。但现实情况让人遗憾,仅就目前而言,很有事与愿违的感觉。比如,火车票实名制,并未杜绝黄牛党,宁波东站就查获了怀揣50张身份证20多张实名火车票的票贩子。而因为票源情况、售票过程的诸多环节不透明,特权票是否在潜行,就可谓疑云密布,不得而知。
另外,网络购票之举,忽略了急于回家过年的人中,有海量无力上网也无法上网的外来务工群体。一位温州外来工致信铁道部领导,直抒胸臆,认为网络售票“对农民工不公”——结果舆论获得了话题,这位可敬的农民工获得了飞机票赞助,铁老大则在忙得焦头烂额中印象失分了。独此一家的铁路售票网站,拥有高达10亿的流量,但平均要点击500下才能购到火车票,其难度可想而知。而在互联网和高铁时代,这恐怕注定要成为空前绝后的传奇了。购票网站不给力的后续报道是,在当初的购票网站设计和建设招标中,坚持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国际国内具备处理超大网络流量技术和能力的公司,疑似被拒之门外了。
流量就是网站的财富。一个网站,短短几天内,达到10亿网络流量,这是许多互联网公司梦寐以求,甚至永远无法达成的目标。然而,火车票购票网站轻易做到了,遗憾的是,网站几近瘫痪,财富损失巨大。从讲求共享的互联网角度看,这是独家经营而且只吃独食必然导致的恶果。一直独力经营的铁老大,在互联网上瞬间扬名,但却错失了壮大吸金的良机,教训惨痛。
铁路系统涉足互联网初战不利,但在通信领域颇有斩获。媒体最新报道称,如果采用了网络、站点之外购买火车票的第三途径电话购票,那么每通话一分钟,除了正常话费外,铁道部门还要收取0.9元的“铁路信息费”。济南一位购票者,打了半小时电话,火车票没有买到,却被扣除了27元。春运大戏中的这个小品,扼要而言,就是你购买商家服务,商家无法提供,但照样收取每分钟0.9元的信息费,考虑到这商家是独此一家的铁老大,而交易逻辑如此强悍,故不妨称之为铁的逻辑。再考虑到,铁路方面公布的本年度春运将服务31亿以上的人次,也许铁路系统在通信业上的收益,能够冲销在互联网上的亏空了。不过这情节已经与渴望搭乘列车回家过年的所有角色无关,只能算春运大戏的幕后花絮。
(令狐补充知名网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