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末,公安部调动全国29个省区市、170个城市公安机关开展打击制售假药犯罪专案集群战役,破获案件128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776名,缴获假药及商标标识按照正品价值计算超过20亿元。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批假药已经流入包括正规药店在内的药品流通领域,严重危害患者健康,暴露出药品包装回收和药品流通领域的重大安全隐患。 特大假药案令人触目惊心。
各地破获案件128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776名,打掉制售假药犯罪团伙350个,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406个。
去年7月20日,浙江省金华市公安机关在例行检查中发现有出租车乘客大量携带药品包装盒。警方据此线索进行缜密经营、深入查证,逐步发现一个涉及浙江、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制售假药犯罪团伙。此后,各地公安机关也陆续侦查发现一批假药犯罪案件线索。
去年11月17日,随着公安部经侦局统一指挥全国29省(区市)170个地市公安机关16000余名警力集中行动,“7·20”系列特大制售假药案集群战役实施统一收网。当日各地破获案件128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776名,打掉制售假药犯罪团伙350个,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406个。
统一行动中,全国公安机关缴获的假药涵盖从处方药到保健药,从口服片剂到注射针剂,从中草药到西药,从国产药到进口药等上百个品牌门类。主要包括:假冒进口处方药;国外药厂生产、未取得我国药品准入批号的抗肿瘤药;假冒生长激素多肽类药物;以及治疗肠胃病、妇科病、心血管疾病等常见多发疾病的常用药。
警方侦查发现,犯罪分子制售假药不择手段:有的不法分子收购真药包装材料等,利用低档原料药、盐水、过期药等自行灌装、勾兑、改批号,生产假药;有的不法分子为增强药效,添加国家严令禁止、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醋酸泼尼松、布洛芬等化学成分;有的不法分子伪造批文生产假药;有的不法分子在生产假药的同时,以来料加工方式生产假药赚取加工费;有的不法分子利用价格较为低廉的药品重新包装,冒充价格昂贵的进口药销售。
经药监等有关部门鉴定,这些假药危害十分巨大,无任何疗效,轻者贻误治疗,重者引发其他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如不法分子在假药中添加的双氯芬酸钠、醋酸泼尼松、布洛芬等化学成分,具有成瘾性,短期内貌似对某些病症有疗效感,长期使用易引发向心性肥胖、骨质疏松、糖尿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肾脏肝脏损伤、粒细胞减少等病症,甚至导致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