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田茂的妻子山田晴美拥抱医生李玺 本报记者宁峰摄
专访
我想和每一个关心他的西安人握手
本报记者借助老人学生的翻译,专访了山田晴美和山田教子。
《华商报》促成了我们来华
华商报:你们是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渠道得知山田茂老人得病的消息的?
家属:是1月初的时候,我们接到了来自西安的电话,学生(任英)和他以前所在的公司都打电话把他的情况告诉了我们。
华商报:他以前身体状况如何?怎么没发现他生病?
家属:以前身体挺好的,我们也知道,他过一段时间就会检查身体,所以没想到他会得病。
华商报:一开始联系时,来西安有困难,后来是怎么解决的?
家属:我们都没有出过国,没有护照和签证,如果按照正常程序,我们办理这些手续需要7个工作日,但是,因为《华商报》和大使馆联系过,给我们开通了绿色通道,我们办理这些手续只用了半小时,所以很快就成行了。
我们支持他做自己喜欢的事
华商报:你们是否知道老人在西安做什么?支持吗?
家属:知道的,他在西安给孩子们教日语。我们很支持他,可以利用退休后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华商报:他来西安之后有什么变化?
家属:变化很大,以前他只喜欢一个人静静看书,来西安之后,他变得开朗了,喜欢和人交流,回去后就向我们讲述很多在西安的趣事。
华商报:他回日本时谈论西安吗?
家属:经常说,只要回到日本,就会向家人讲述在西安的经历,讲自己和学生去过的地方、经历的事情。
华商报:他描述中的西安是什么样的?
家属:是一个有厚重历史的城市,这里的人很友好,很热心,他还特别提到“兵马俑”。
她们像亲人一样照顾他
华商报:他在西安受到很多市民的关心和关注,你们知道吗?
家属:我们是来到西安以后才知道的,之前听他以前公司的人说过,我们不敢相信。
华商报:认识老人的学生吗?对她们为老人所做的事情有什么感想?
家属:这几天通过电话知道了,真的很感谢这些学生,她们像亲人一样照顾我的家人,真的非常感谢。
华商报:对于关心山田茂老人的西安市民,有什么想说的话?
家属:我想走上西安的每一条街道、巷子,和每一个关心他的西安市民握手,对他们说一声“谢谢”!
华商报:老人回去后怎么安排?
家属:我们家附近就有一家医院,我们已经联系好了,一回去就送他去医院继续治疗,尽最大努力救治他。
华商报:山田老人现在是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友谊之桥,我们很多西安市民都很感谢他对日语教育的付出。
家属:我们很荣幸,这是应该的,我(山田晴美)在日本也是义务教学生画画的,这是我们退休生活的乐趣。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毛蜜娜赵瑞利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