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时刻,除了车票,“神马”都是浮云。可是,买到一张回家的车票,却难倒了无数人,于是,有人用忧伤的曲调唱了起来:伤不起,春运伤不起,我排队排队排队排到大年初一。电话打回去,爹妈问我在哪里,我想来想去想来想去泪落如雨。伤不起,春运伤不起,我每年每年每年面临这道难题。涨价你带头,提高运力有木有。我问你问你问你到底干啥吃滴。
你是谁?没有别人,只有铁道部。每年春运的时候,铁道部都得将自己的神经淬炼得粗壮无比,因为骂它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买不到票骂它,排太长时间的队骂它,车上挤得人站不住了也骂它……如此,神经不粗壮,脸皮不厚实,焉能承受?
春运一来,立刻骂娘,铁道部憋屈吗?应该说,既憋屈又不憋屈。憋屈,不是因为铁道部替别人扛了雷,而是40天内要转移31.58亿人次的任务确实有些超出了铁道部的能力范围;不憋屈,则是因为铁道部春运时期的相关工作确实做得比较糟糕,姑且不说年年重复的买票难,就是今年新鲜出炉的实名制购票,也被搞得不伦不类,12306网站空有海量流量,而无实际效果……
当然,面对指责,铁道部可以拿出无数个理由来为自己辩解,实在辩解不过来,也可以关起门来唱上一首“伤不起”。可是,辩解也罢,高唱“伤不起”也罢,铁道部最终还得想尽办法,努力将每一个想回家的人都送回家。此刻,天大地大,都大不过“回家过年”,因此,不管是骂人的还是被骂的,最终还得直面这“惨淡的春运”。
不管是铁道部,还是老百姓,直面春运,注定是别无选择。然而,如何直面,却需要仔细掂量掂量。对于铁道部来说,直面不是一年又一年地重复运力不足,而是要最大程度地挖掘运力。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运力当然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就能满足春运的要求,但是,只要努力,铁道部却可以让黄牛、内鬼绝迹,却可以让更多的人更加便捷地买到车票,遗憾的是,铁道部在这个方面却一直做得难以让人满意。
春运中的老百姓,对春运时期的拥挤、买票难等问题,其实是有着充足的心理准备的;老百姓也不是金贵得吃不得苦受不得挤,可是,如果你一边受尽了苦遭尽了罪,却还是买不到票,另一边却是黄牛们轻易地就可以从铁路内部拿到大把的票,如何,谁人又能不骂娘呢?
从这一点来说,在春运时期骂与被骂的背后,最要紧的其实并非是运力大小问题,而是公平问题。所以,铁道部要想不“受伤”,要想不被骂娘,要想不憋屈,唯有努力做好服务,最大程度地呵护好公平,一条路可走——至少,也得让大家觉得你是真心实意地奔着公平去的。有了公平,什么都不是问题,老百姓也能理解铁路的种种困难;没了公平,什么都是问题,应该理解的也不会被理解。(曹旭刚)
一个细节很能说明这个问题:12日,铁道部部长盛光祖到汉口火车站候车大厅巡查春运工作,在候车大厅里,盛先生依照“惯例”,拉着一个旅客问“车票好不好买”。然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这则宣传报道上网之后,盛光祖的简单一句问话,却遭遇了无数的冷嘲热讽,网民不约而同地说,领导应该去售票大厅去问这句话,能坐到候车大厅的,哪个没车票呢?
老实说,在这件事情上,网民多少有点吹毛求疵了,毕竟,盛先生问的是“好不好买”,而不是“买到了没有”。虽然这种有着浓郁宣传味道的报道不讨人喜欢,是很自然的事情,但也不至于招来漫天的板砖,大家都心知肚明,最终指向的其实是“买票难”问题。
由此不难看出,某种意义上,春运时期,伤不起的,并非只有老百姓,“铁老大”也有它的“伤不起”。名声烂掉之后,该不该它兜的破烂儿,它全得兜着;该不该它受的委屈,它也全得受着。委屈吗?显然有点委屈,可这能怨谁呢?谁让自己多少年来迟迟都解决不了公平这个问题呢?所以,再怎么觉得委屈,再怎么觉得“伤不起”,也得打落牙齿吞到肚子里,生生受着。没办法,谁让你让大家有了强烈的不公平的感觉呢?
“春运时,乡愁是一枚窄窄的车票,我在这头,故乡在那头。”在春运时节车票基本不大可能充裕的现实情况下,更能承载乡愁,更能连接故乡的,其实只有公平。公平从何而来?长远来看,当然是对铁路进行彻底的体制改革,让铁道部变成一个单纯的监管者;短期来看,只能是努力打击内鬼和黄牛,让每个人都能最大程度地公平地买票。
何以解忧,唯有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