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晓辉
中央级公费医疗改革已由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计划明年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14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巡视员张大发做出以上表述。(1月15日《新京报》)
也就是说,中央直属机构的公务员从2013年开始,要开始缴纳医疗保险,持卡就医。而非像以前那样,工资中不扣除医保费,看病就医还能享受实报实销的特权福利待遇了。而在此之前,今年1月1日始,北京市级22万公务员的公费医疗,全部纳入职工医保,完成改革,社会舆论评价普遍良好。而随着今年中央级公费医疗改革方案的开始启动,公费医疗改革的攻坚战也将随之开始。
公费医疗、职工医疗保险、城市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我国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从有关数据来看,虽然高达95%,但其中因身份和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地域不同,医疗福利被分为三六九等。虽然城乡之间尚有医疗福利上的不平等,但最大的不公在于:公务员群体可以享受报销最高比例的公费医疗。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但仅从医疗保险一项来看,目前公费医疗的坚挺存在,无疑在调整分配结构、缩小差距实现福利平等方面仍旧任重道远。职工医保需要个人缴费,而公务员群体却不需要为公费医疗支付任何费用。一方面,有的人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即可享受报销比例最高的公费医疗;有的人需要个人缴费,享受的却是最低额度的报销。这无疑制造了在这个问题上的不公,也必将加大不同群体间的深层矛盾。同时,因为公费医疗的不受约束,财政投入巨大,这等于是国家有限的财政资源被挤占,能真正惠及改善大众民生的财政投入,也很难得到同步的增长。这严重违背了医疗作为一种公共服务的公平理念。
改革归根结底是一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细数北京市公务员公费医疗改革和此次传出的中央级公务员医疗改革,能得以推行的一个关键原因,正如张大发所说,公费医疗并入医保后,公务员可以有补充保险,确保看病报销补偿水平不下降。同时,公务员公费医改虽然建立了个人和财政共担风险的机制,但财政缴纳担负的比例仍旧远远高于职工医疗保险的财政担负比例。如此变相的公费医改,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医疗特殊化存在。归根结底仍旧是身份特权的变种。
虽然此次中央级公务员退出公费医疗的消息将有助于缓解“改革从来只改下不改上”的社会怨气,但真正实现公共服务的公平化和均等化,尚任重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