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榆林刘文西当街扭秧歌
2月6日元宵节,榆林绥德县群狮广场上,锣鼓锵锵,唢呐声声,彩扇飞舞,秧歌欢快,来自全县的14支秧歌队在凛冽的寒风中扭起红红火火的秧歌。精彩纷呈的表演,不仅吸引上万名群众扶老携幼前来观看,也令远道而来的50多位黄土画派采风团成员赞不绝口。著名画家刘文西(中)情不自禁地拿起彩扇,与绥德县长李晓媛(左)等一起与群众扭起秧歌,欢度佳节。
本报记者张有效摄影报道
汉中龙舞汉江
昨日,在汉中市汉台区龙江街道办周营村,村民们送“龙”回家。龙江镇有一半村庄坐落在汉江边,在村民们的心中,龙能给他们带来风调雨顺、吉祥平安,腊月三十请龙,大年十五送龙也成为一种风俗。
正月十五下午,各村做的龙在村子里最后一次舞动。然后,燃放鞭炮,锣鼓开道,高举龙身,在村民们的注目下走向汉江。
夕阳渐渐落下山头,汉江河泛起潮红。村民们举起龙头,面向东、南、西、北四方,再行狂舞,河沙被纷纷卷起,龙又归入江河。摄友伍天昌摄影报道
安康“悟空”是个小馋嘴
“赶紧吃几口,一会就要出场了!”昨日,在安康市汉滨区举办的民间艺术节上,大同镇东红村参展的“高台社火”节目中,扮演孙悟空的7岁小朋友洪永鑫,一边吃着妈妈给她填在嘴里的米花糖,一边还不忘舞动着金箍棒。据给小永鑫“跑龙套”的张师傅介绍,小永鑫正上小学一年级,她是参加本届艺术节数百名演员中年龄最小的。
为丰富春节期间群众文化生活,汉滨区在每年的元宵节期间,都会组织本地的民间艺术家和区直文化团体的专业演员同台表演,为市民带来一场民俗文化盛宴。这种大型的文化表演,至今已经延续了14届。在昨日的文化节上,数万群众观看了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汉调二黄及民间彩船、道情、八岔、小场子等十多个安康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剧目。
本报记者田德政摄影报道
延安瞧这踩高跷的水平
5日中午11时,安塞县1000多名群众以传统的腰鼓、秧歌、划旱船形式“闹元宵”。百十来个头扎白羊肚手巾、腰挎红鼓的汉子踏着整齐又不失灵动的舞点,几步就跃到了场地中央,他们两步前跨、三步扭身,脸上的笑容堆折出的纹路,淳朴如这片土地的沟壑。
同时,5日上午的延安街头,来自各区县、行业系统组织的9支代表队,27个表演方阵3800多名演员以秧歌、腰鼓、踩高跷等传统社火参加“闹元宵”展演,吸引数万名市民前来观看。
本报记者赵彬梁军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