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委员会
寄望西方帮助夺权
以叙利亚全国委员会为主的海外反对派自成立之初,就希望仿照利比亚“国家过渡委员会”模式,在西方助力下夺取政权。
全国委员会于去年10月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宣告成立,旨在形成统一反对派框架,目标为推翻并取代叙利亚现政权,声称反对外国干预,但同时呼吁国际社会“保护叙利亚人民”。它由约250人组成,领导机构为9人组成的执行委员会,采取轮流主席制,其大部分成员是逊尼派穆斯林,也包括一些基督徒和库尔德人,但至今没有一位阿拉维派代表,混杂着世俗异见分子和穆斯林兄弟会等宗教人士。值得一提的是,该委员会大约40%的成员长期流亡海外,西方国家对其的影响不言而喻。据一位全国委员会成员透露,该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内部管理非常混乱,而且根本没有建立起与叙利亚国内民众的广泛联系。他谴责一些长期流亡海外的异见人士企图借抗议捞取政治资本,图谋在未来权力蛋糕的分配中占据一席之地,且把所有希望都寄托于西方势力。
全国委员会现任主席为布尔汉·加利温,目前为法国巴黎第三大学教授。他1945年出生于叙利亚霍姆斯。1971年,由于无法忍受国内日益紧张的政治气氛,加利温远赴法国,但他一直保持着对叙国内政治运动的关注,并于2001年回到大马士革举办政治论坛,号召民主改革。他也是2005年《大马士革宣言》的签署人之一。叙利亚爆发骚乱后,加利温就立即开始组织叙利亚海外流亡团体进行联合,并得到西方大力支持。但他在全国委员会内部并非一言九鼎。
该委员会另一位重量级人物是叙利亚穆斯林兄弟会现任领导人穆罕默德·沙格法。他出生于叙利亚哈马地区一个宗教世家,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作为穆斯林兄弟会哈马地区领导人,参与针对叙政权的武装斗争,遭镇压后,长期流亡伊拉克。现在叙利亚的中年人,都会对上世纪阿萨德总统执政时期那场骚乱记忆犹新。从各方面讲,这次危机几乎就是上一次的翻版。相比之下,那次骚乱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更加激烈,当时的主力正是穆斯林兄弟会。他们在各地不断开展暗杀、游击战等颠覆活动,企图推翻“异教徒”阿拉维派对叙利亚的统治。断断续续的骚乱持续了十几年,到80年代初达到顶峰。穆斯林兄弟会的武装派别一度攻占了哈马首府,并控制长达10天之久。阿萨德总统随即采取一系列严厉措施,通过强力军事镇压控制了局面,也酿成中东历史上著名的“哈马惨案”。西方媒体当时报道有数万人被杀,多达80万人逃离叙利亚,穆斯林兄弟会在叙国内成为非法组织,其成员大多逃往海外。目前,境外的穆斯林兄弟会可谓是结构最为完整、诉求最为明确的反对派,希望借机一举推翻巴沙尔政权,完成此前未竟的事业。他们在全国委员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次新仇旧恨交织在一起,绝不会轻易向巴沙尔政权妥协。但穆斯林兄弟会多年来遭受阿萨德父子的强力打压,在国内并没有太多政治根基。
目前,全国委员会的框架内还包括诸多反对派团体,其中包括地区协调委员会和革命总机构等,主要为叙各地参与示威的草根团体组成,成员大都为青年活跃分子,负责统计叙国内伤亡人数,向外传递视频图片等。但受政府压力,全国委员会与国内的联系渠道十分有限。此外,全国委员会还包括部分库尔德团体以及曾签署《大马士革宣言》的独立人士和党派。
目前,由于在反对派整合问题上进展缓慢、没有为国内街头抗争民众争取到外援,全国委员会饱受诟病,不仅国内反对派民众,甚至其内部成员和西方国家都对此十分失望。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去年12月会见全国委员会代表时也曾强调:“叙利亚的过渡,绝不仅仅是推翻巴沙尔政权那么简单,还应包括建立法制和保障少数派权益。”全国委员会一直谋求西方对自己的承认,但希拉里·克林顿暗含不满的表态显示出该组织在美欧等国眼中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取代巴沙尔政权。
除全国委员会外,新的海外反对派组织仍在不断冒出。2005年开始流亡巴黎的叙利亚前副总统阿卜杜勒·哈达姆也宣布成立“支持叙利亚革命全国委员会”,呼吁“所有反对者都应加入其中”。而上世纪80年代因发动政变未遂而出逃的里法特·阿萨德,也就是现任总统巴沙尔的亲叔叔,同样不甘寂寞,成立“全国民主委员会”,要求得到国际支持,试图直接接管巴沙尔政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