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界近年公布的兴奋剂案例,绝大多数都与瘦肉精有关。国家体育总局年初在“奥运备战期间食品安全问题会议”中重申,不允许运动员在外吃猪肉和牛羊肉,同时要求训练基地的肉类主动提交兴奋剂中心检测。训练局为此购买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和视频合成色素检测仪,对每一批食材进行抽检,确保不含生长素、瘦肉精等。
体育总局对瘦肉精严防死守的态度,几乎彻底摧毁了有关专家“我们的食品安全不是糟糕得一塌糊涂”之说。值得讨论的是,体育总局本是食品监管的“门外汉”,但其对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判断,与民众的切身感受基本一致;且出台的一系列内部食品安全保证措施,行之有效。从与供货企业签订安全协议,到上报备案,再到对每一批食材进行抽检,如此专业的监管程序被体育总局搞得有声有色。
不能否认,即便是食材“特供”企业,也依然是企业,而企业天生就不是道德的圣人,不少知名品牌也概莫能外。所以,运动员食品安全,更重要的还是食材采购之前的协议监督和采购之后的检测检查,以确保不含生长素、瘦肉精等成分。
说起来,训练局的检测手段并不高超神秘,只是配备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和视频合成色素检测仪,并且对每一批食材进行抽检。这或许是最简单的食材监管手段,但却也是食材监管的链条上最重要的一环——食材安全的,进入餐厅摆上餐桌;不安全的“打回原籍”。我们相信,这样两套便捷的检测仪,食品安全监管的有关职能部门,应该装备得起,也绝对用得上。
当有关专家还在振振有词: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靠监管出来的,更不是检测出来的之时,请学学体育总局好榜样。有关职能部门只要把百姓健康看得如金牌银牌一般重要,食品安全就有保障。燕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