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国画院12位画家与“长安三月”艺术大展观众见面,就国画艺术进行交流探讨 本报记者黄利健摄
每日下午2点以后,是“长安三月”画展大厅一天中观展人数最多的时候。而昨日下午3点,因陕西国画院12位画家的到来,大厅内一下沸腾了起来。陕西国画院院长范华带领着画家们在范华的《白桦林》系列作品前刚刚站定,观展的市民们便将他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起来。
追明星
就要有勇敢向前冲的劲头
这12位名画家是相约来做“大导游”的,为大家介绍如何更深层次地了解参展画作的思想内涵,同时,与市民们面对面交流,回答大家提出的各种问题。
范华院长在向观众介绍了陕西国画院的历史后,便开始挨个介绍其他11位画家,副院长杨光利,画家沈荣华、蔡小枫、乔建业、王潇、白霜亮、江天、耿齐、韩勃正、白海鸿、武斌及其他画家们的画作特点。
这两年,普通市民们对书画艺术的喜爱超乎以往任何一个时候,追起画家明星来,精神头一点不亚于追娱乐明星,昨日的活动现场就出现了有趣的现象。活动现场有个穿白色衣服的美女很是显眼,3点的时候她准时出现在展厅中,像鱼一样穿过围成几层的人群,站在了最里面。可以看出她是特意赶来和画家们见面的,脸上画着精致的妆容。因她挡住了后面的人,还不时地被人拉来拉去。她不为所动,始终站在最前面,眼神专注地望着场上的画家们。
现场提问环节中,举手的人太多,有人甚至有往上冲的架势,主持人眼看着就忙不过来了,最终还是被大家冲散在人群中。而观众们似乎越听越不过瘾,一点点的脚步越来越近,原本对画家们围成的半圆形圈子越聚越小,终于把画家们围进了“包围圈”里,挤成了一团团。
问八卦
除了画画,画家还喜欢什么
但凡追“明星”,打听明星们的“八卦”是一定少不了的。在常人的眼中,画家总与普通人是有些不同的,要不人家怎么就叫“画家”呢?那么,画家们平日里除了画画,还爱干些什么呢?和普通人究竟有哪些不同?
这个问题一提出,大家的胃口就被吊了起来。在12位画家的回答中,都有对艺术品的喜爱,是大家的共同特点,这些是和书画相通的,听上去便是情理中的事。但这怎么能满足大家的好奇啊!于是,继续请他们深入回答。
在个性化问题中就显出各自的不同来了。画家耿齐平日里爱逛古玩市场,当然,学费自然也是交了不少。武斌对石狮子情有独钟。王潇喜欢陕北的民间工艺。沈荣华说自己爱看书和劳动。蔡小枫爱养狗,乔建业爱读书。韩勃正也属于安静派,喜欢看书、看电影。而白霜亮和白海鸿这“二白”,一个喜欢打羽毛球,一个喜欢打篮球,说是画久了,要活动,治颈椎的。江天则爱弹古琴,用他的话“琴棋书画不分家”,而这个琴则一定得是古琴。
最巧的是院长范华和副院长杨光利,两人都喜欢“爬山”,一方面是画画需要写生,一方面也是为了锻炼身体。于是,有人总结“看到没,要想当院长就要喜欢爬山”。听了这话,大家全笑了。
拉家常
为家乡出了名画家感到自豪
主持人一宣布“下面是自由互动时间”,12位名画家瞬间就被热情的观众们拉得散落在人群中,一时间还找不见人了。在他们各自的画作或其他人的画作前,除了品评画作、请教问题、签名或合影留念外,不少人还和画家们拉起了家常。
画家白霜亮被来自渭南的高先生夫妇拉走了,亲热得不行。来到白霜亮的参展作品《二月里来》前,高先生请白霜亮讲讲这幅画的创作灵感。当白霜亮说到多年前很火的那首歌《二月里来》和自己对家乡的那份感情时,高先生感同身受。“留个电话吧,咱老乡有空了坐坐。”高先生激动得不行,对记者说,还是在当地的一次会议上,听说渭南出了个最年轻的名画家,就一直想有机会一定要见见,“这是我们渭南的骄傲啊”。
今年70岁的盖秀荣老人这次是专门来找耿齐的,“早上在报纸上看到耿齐今天要来,就专门选择这个时候来看看他。”盖女士说,第一次见耿齐还是在2005年,耿齐刚来到西安,那个冬天第一次在西安开了个展,她因为工作的关系关注到耿齐,“我是河北人,这孩子是我的老乡,自然是要多留意的”。从那以后,盖女士每当听说哪个画展里有耿齐的画,就要去看一看,但7年来,两人这才是第二次见面。“当年他的画看着空灵,而现在读上去厚重,这孩子进步很大啊。”盖女士很是欣慰。而再次见到盖女士,耿齐同样感慨万千,向好奇者讲着他乡遇故知的故事,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本报记者敬江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