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北京师范大学公布的一份“中国彩民行为网络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彩民达两亿多人,其中买票上瘾不能自抑的问题彩民约700万。问题彩民主要出现在18岁到45岁之间,多为高中和大专学历,月收入在1500元到3000元之间,绝大多数感觉社会经济地位属于中层以下。
较之庞大的彩民总量,七百万的上瘾者也许不算严重,但具体到个体层面,每一个执拗的购彩者、每一个因此而不幸的家庭,却是实实在在、难以无视的沉重!明晰的统计数据,往往能揭示不为人知的事实。参照“中国彩民行为网络调查”,人们尤其清晰地认识到,“问题彩民”不仅是基于个人性格、秉性的偶然,也有着很是相似的身份背景:中青年龄段、中低教育程度、中低收入水平——这是一个尴尬的中间群体,因为具备一定的“资本”,而具备更强烈的向上欲望;但可惜,其所谓的“资本”,仍尚不足以真正撑起梦想。中产之下、贫困之上,有理由憧憬未来,却只能止于“憧憬”而已。这,或许就是“问题彩民”的现实存在和心理色彩……
当然,一个“上下不靠”的群体内,也不是每个成员都会成为问题彩民。但必须厘清,“购彩”对他们而言,确乎是一条可以寄望的致富路,从而更加具有吸引力。上瘾彩民,所缺少的并不是概率论知识,而是可感、可触的“上升机会”。所谓的“偏执”、“成瘾”,定然不只是一种心理缺陷与心智不成熟,反倒可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理性”选择。因为,当在同等条件下,踏实努力致富之可能性,甚至小于购彩中奖的几率,哪还有绝对的对错、应该与不该?诚然,类似看法不真实且不健康。但,绝望者往往会放大绝望,顺带着放大希望。于是,现世的困境俨然不可逆转,而本遥不可及的“大奖”似乎天涯咫尺。“问题彩民”无关彩票,而是一个时代、特定社会的产物。阶层之上升与下落,必得有对应于每一个群体的设计,“上下不靠者”不应只能抱守浮华幻景,正如“最贫困者”不应被死死钉在温饱线之下!然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