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中国报道
个人信息保护将出台国标:使用后应删除(图)
http://news.hsw.cn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12-04-05 11:26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俄罗斯“胖美人”选美
俄罗斯“胖美人”选美
体娱圈高帅富配白富美
体娱圈高帅富配白富美
·母子二人全身酱油横死家中 身上沾满第三人精液
·7月1日北京时间闰秒调整 将现7∶59∶60现象
·西沙群岛旅游或年内开放 利于守护边防宣示主权
·英国14岁少年模仿电视剧情节锤杀母亲后焚烧尸体
·新疆男子回应将9岁女儿与狼同笼:锻炼孩子更坚强
·网曝美外交官在华报销限额表 昆明上限127美元

 

  信息保护指南非强制标准

  “为了经济效益,无利不起早。”高炽扬估计,目前没有哪个行业不存在信息泄露。

  比如孕妇生完孩子刚回家,卖奶粉的电话就过来了,病人检查完身体,检查单还没看懂,相应的医药公司就已经打电话卖药来了。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研究员刘陶把个人信息比喻成“很多钱装在纸糊的银行里,很容易被黑客破解。”据他们调查,公众最关心的金融、电信等领域的个人信息安全。

  而让人担忧的是,这个指南标准不是强制性标准,甚至也不是推荐性标准,标准通过会对行业起到多大的规范效力,仍待观察。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主任助理朱璇说,此次个人信息安全国家标准“属于技术指导文件”。

  国家标准分为三种,一个是强制性标准,一个是推荐性标准,一个是指导性技术文件,标准可以作为参考。而国家强制性标准多在食品安全领域。

  不过,黄子河认为,标准适用于除了政府机关等行使公共管理职能以外的各类组织和机构,特别是电信、医疗等涉及个人敏感信息比较多的服务机构。

  现状

  40部法律难约束个人信息泄露

  工信部电子科技情报研究所副所长刘九如统计,目前有近40部法律、30余部法规,以及近200部规章涉及个人信息保护,其中包括规范互联网信息规定,医疗信息规定,个人信用管理办法等。

  “针对个人信息的法律法规并不少,然而内容较为分散、法律法规层级偏低。”刘九如说。

  刑法修正案(七)被认为是个人信息立法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确定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罪名,首次将公民个人信息纳入刑法保护范畴,规定要追究泄露、窃取和售卖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刑事责任。

  但是,这一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互联网公司、房地产公司、物业公司、汽车厂商、宾馆酒店、会计师事务所等掌握个人信息的机构和单位。

  诸多法律界人士认为,刑法未明确该罪的具体界定标准,这一条款还有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空间。

  另外,专家认为法律中对信息泄露者惩罚机制不够。

  前段时间,警方破获CSDN(即中国软件开发联盟)的600多万条用户名和密码泄露案件,“目前为止对网站的处罚只是提出行政警告,太轻了,这种处罚几乎没有威慑力。”北京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梅绍祖说。

  梅绍祖认为,如果在国外,这样的大规模用户信息泄露,至少应该有经济处罚。

  2009年,《侵权责任法》的通过,使“人肉搜索”侵犯受害人权利的责任认定有了法律的统一规制,如果网站无视受害人提出的屏蔽、删除要求,就要承担连带责任。

  但是,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周汉华说,《刑法》和《侵权责任法》都属于事后救济,在网络时代要对网络安全以及个人信息进行全流程的监管才更为有效。

  个人信息安全法未入立法程序

  《个人信息安全法》并非从未尝试破冰。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回忆,2003年的4月,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专门对个人信息立法研究课题进行部署,2005年《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意见稿已经提交。不过这项立法建议一直未能进入正式的立法程序。

  参与此次专家意见稿的梅绍祖说,当时文本已从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上报到国务院法制办,此次未能进入正式立法程序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是“从紧迫性上讲还没太关注这个问题”。

  梅绍祖承认,凡事总有轻重缓急,有关部门会综合考虑,但考虑到目前我国发生的个人信息泄露和被盗、个人隐私侵犯以及个人信息交易的事件愈演愈烈的现实,再发展下去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活动,“我觉得紧迫性早就有了,可能各个层面感觉不一样,有人觉得没那么紧迫”。

  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力主加快立法。

  他说,个人信息保护实行面广,一定要从法的角度规范,才能使这项工作在法律上有依据。

  “这几年我们和大家一起在个人信息立法尽快进入正式程序正在努力。”杨学山说,在大家的努力下,“尤其是在今天个人信息保护已经成为社会迫切的问题,立法的进程就会加快”。

  统筹:涂重航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郭少峰 吴鹏

编辑:赵萌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保护个人信息需形成立法共识   12-03-15 15:27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站简介 | 产品服务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2-2012 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06 陕ICP备08101257号 SP服务代码106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