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山坡上“钉钢筋钉子”
有的山坡先用“PS”材料加固,再往黄土里钉上很长的“钢筋钉子”,“钉子”与“钉子”之间用混凝土框架进行连接,增强山坡的整体性、稳定性和抗流水冲刷能力,起到加固山坡土层,防止降雨、风蚀的破坏作用。
“钉子”水平间距和竖间距为1.5米或2米,钉子长度有的为10米,有的为18米,有的为20米。钉子为钢筋,钉子周围孔洞里灌注砂浆。“钉子”的锚头全部进行隐蔽处理,表面覆盖一层胶泥。
有的比较陡峭的山坡也采用“钉子”加固的治理方案,坡体边缘处用“PS”材料进行加固,治理工程结束后,在山坡上种植树木,加强景观保护。
3.给山体“支骨架”
施工单位要给宝塔山的山体“支骨架”——在山坡上,修建混凝土拱形框架护面,在拱形骨架节点上,往黄土层钉上锚杆、“钉子”,防止强降雨对山坡的冲刷。在混凝土骨架内植草种树。
宝塔山游览平台周边陡壁上,也要用锚杆钢筋、浇注砂浆加固,锚杆之间用混凝土格子框架相连,格子里要么种上蔓藤类等植物。
山上小路、山底靠山一侧都要设置一排直径为2.5米、埋深为7米、露出地面1米的抗滑桩,抗滑桩是在黄土层中挖孔,然后里面放上钢筋笼子,再浇注混凝土进行凝固。此外,施工单位还要在坡底顺着山坡修建混凝土挡土墙。
本报记者王晓亮/文 赵彬/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