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网讯 4月18日,西安经开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关于深化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意见》(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根据《意见》,经开区将以“两大科研院所、四大央企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三大科技园区”为支撑和带动,打造全省创新要素的聚集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先导区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示范区。
科技资源是西安最具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战略资源。建设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赋予西安的重要使命。作为西安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先行先试区域,近年来经开区努力探索统筹科技资源的模式机制,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难题,使科技资源加速聚集,各种类型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集中涌现,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日益凸显。以中小科技企业为主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3年来年均增长40%,以创新驱动为特色的新材料产业年均增速高达60%;2010、2011年度经开区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32项,其中一等奖4项,获奖总数连续两年居全省各开发区首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跻身全国经开区20强,西部第一。在全面总结历史经验,深入对接工作实际、充分了解各方诉求、集中统筹智力资源的基础上,经开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这份战略性、指导性文件得以出台。
立足区域实际和产业定位,《意见》明确提出了建设具有经开区特色的统筹科技资源模式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同时,针对科技资源统筹过程中存在的“二元”结构矛盾,提出了建设“两大科研院所、四大央企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三大科技园区”的促进计划,打破科技资源分散、分隔、分离的传统格局。
据介绍,《意见》所指的这几大基地和园区,合作对象包括科研院校、军工企业、大型央企、国内外知名企业及归国创业人员等;产业门类涉及新材料、兵器科技、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及服务外包等领域;总投资超过450亿元,2015年预期综合经济规模达750亿元。目前,西北有色院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已挂牌,中科院转化基地正积极洽谈,中国兵器、中航工业、中国北车、中国电子等四大央企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加快建设,“以科研院所为引擎,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标,科技园区承载”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稳步推进。
在这一系统工程中,《意见》紧紧抓住统筹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的核心,充分考虑到成果中试瓶颈和科技成果持有人利益保障等关键环节,提出建立包括财政、税收、金融、科技、人才、平台建设等在内的综合支撑体系。为进一步强化政府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意见》提出到2015年,管委会财政科技专项投入总量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例不低于5%,使科技资源统筹、科技成果转化在研发、中试、产业化及利益分配等各个环节,都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关注和支持。
经开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以《意见》为指引,将通过合作共建、政策引导、联盟促进、服务支撑等机制的共同作用,形成经开区统筹科技资源的“全程式”促进模式,营造全域范围内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创新环境,到2015年,使高新技术产值达到2000亿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