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件政治丑闻:山西文水县42岁女商人王辉吃空饷15年,当选副县长。从规模来说,这个丑闻不算大,毕竟只是一个副县长,放在官员的行列里,只是副处级而已。但王辉的政界经历,走过的政治程序,以及程序背后的气味,却不是“副处级”而已。
根据《经济观察报》报道,王辉1990年中专毕业进入文水县民政局,从事收发的工作,1992年到北京经商,后与丈夫成立山西雪恩集团,但一直在民政局领工资。2007年底又进入文水县政界,2010年升任县政协副主席,2011年6月任副县长。
媒体紧抓“吃空饷15年当副县长”这一事实,显然是因为这一事实有强烈的对比效果,能引人去探寻这一事实背后的隐秘。这并不意味着王辉事件只是一起“吃空饷”事件,它远比“吃空饷”要严重得多。“吃空饷”也是严重问题。它导致公共财政空耗,证明行政系统内部管理松弛,相关人员侵吞公共财富,数额较大甚至涉嫌刑事犯罪。从报道看,王辉吃空饷,时间长达15年,历经三任局长。有时,空饷是王辉得大头,局里分小头;有时,空饷由王辉全部领取。缺员不除名,主要责任不在王辉,而在官僚系统自身。
吃空饷依赖长期离岗而不除名,姓名在册又为吃空饷者返回政界提供了方便。当然,对王辉的仕途来说,有没有这种方便不是决定性的。选举王辉为县政协副主席,这是“政治任务”,吕梁市委交办,文水县委落实,“一定要保证选举成功”,在政协委员中开党员会,“与市委保持一致”,“选王辉,就是选县委”。王辉当选副县长,又是这套把戏。上面看中了的人,必须上任,“保持一致”成了选举的前提,选举结果必须体现“保持一致”。王辉既然被看中了,那么她是否吃过15年空饷,实在不是个问题。
这样的场景里,官员品行当然是不重要的,甚至必然也必须是低开低走的。王辉如此解释她的15年吃空饷履历:“也不是每天不上班”,“我不算下海,我下乡多”,雪恩集团“是我爱人搞的一个企业”,“我只是偶尔帮着他做一些”。
同样,王辉又如此解释连续屡选屡中:“都是我命好。去年文水出了个大事,县委书记、县长都被免了,县委没有女同志,政府这边也没有,而且还缺一个‘非党’的。我进政府,就是‘一顶二’”。这个解释,不能说不属实。然而,这只回答了她为什么被挑中,而未能回答她为何能够通过选举。
但商人王辉吃15年空饷后,又凭什么被挑中为“非党女干部”而上位呢?内情无人知晓,需要吕梁市回答。从报道来看,有一点迹象是王辉的企业2005年开始到文水县找项目,2008年拍卖获得一个企业的土地开发房地产,随后又获得土地开发高尔夫球场。与此差不多同时,确认科级干部、加入民主党派、推荐及当选政协副主席、当选副县长,逐渐展开。不管这后面有没有内幕,官路商路、升官发财,同步而行,都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时代画像。
空饷商人主管了一个县的文化广电、文物旅游,其企业则在县里发展“生态旅游”项目。农民为土地补偿上访,“人家是副县长,我们没有办法”。接访的商人副县长说:“我不是强买强占你们的土地”。村民说:“我们没有见到过钱”。不管钱到底出了没有,或者去了哪里,这对话都可谓别开生面:官民对话呢,商民对话呢?让人一下子回不过神来,但估计要越来越习惯。这是资本与权力合一的结果,样本虽小,意蕴很大。 (刘洪波 知名杂文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