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画/张永文
电话里传出的明明是表哥的声音,但借钱时“发嗲”的语气却让她产生了怀疑,最终证实,此表哥是“复制品”。
●市民反映
“表哥”声音语气几乎以假乱真
住在西安城西的李女士,5月11日接到陌生号码打来的电话,电话里一开口就喊着她的小名,还有跟表哥一样的声音、语气以及热情的问候,一开始她真的相信了。
李女士说,她老家在商洛,而表哥则一直在铜川工作。电话里,“表哥”问她是在商洛还是在西安,说平时没事时多联系。挂掉电话后,李女士没有怀疑。
第二天,“表哥”又打来电话,和她寒暄了一会儿后就提出要借钱。“电话里一听就是表哥的声音,我真的没有怀疑。”李女士说,但聊天中,“表哥”一句“发嗲”的语气让她产生了怀疑。
“电话里他说,上次你走后,我到处找你呢……”李女士说,“语气有点发嗲,还有点暧昧,表哥不可能和我这样说话。”李女士说,她下意识地让身边的丈夫接了电话后,对方沉默并挂了电话。赶紧查了一下那个号码,是外省的。
她立马给表哥打电话,表哥说并没有打过电话,也没有换过电话号码,他还在铜川。
这让他们感到非常奇怪,骗子怎么能够模拟表哥的声音和语气,而且能够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如同“复制”一样,这也太“厉害”了。
和李女士有相同遭遇的还有家住西安城南的市民刘女士。4月底的一天,她突然接到了大学同宿舍同学的电话,说要从广州来西安玩。刘女士对此深信不疑,“电话那边的声音,就是同学的声音。大学住了四年,不会听错。”随后几天,双方多次联系。直到最近,对方又打来电话说,在来西安的路上同伴出了车祸,要借几万元。
这让刘女士有点怀疑,随后和其他同学联系,得知也接到了类似电话,然而再联系广州的同学核实时,发现对方并没有联系过他们。“有点后怕,还好没被骗。”刘女士说,虽然骗子没得逞,但是还是觉得不安,“怎么对方能模拟朋友说话呢?”
跟周围一些人说起这事,有人告诉她,可能是一种语音模拟软件,模拟别人的声音。
“要真有这么厉害,弄个软件就能模拟别人的声音,那多不安全啊!”刘女士说。
●现场实验
音频模拟软件无法随意模拟
那么,到底有没有这样的语音模拟软件?昨日,记者联系了多位音频方面的专家,并在一家音乐公司进行了现场实验。
实验一:男声变女声,女声也可变男声艾纳天空音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音频专家海鹏说,首先利用软件是能达到男声变女声或者女声变男声效果的,但是音质效果较差。
随后,我们在一款名为“变声精灵”的软件上发现,打开后屏幕上会出现一个应用界面,上面有男、女头像,点男头像后,通话时就是女声变男声;点女头像后,就会男声变女声。尝试发现,软件还无法达到随意模拟的效果,音质也显得比较生硬。
实验二:可模拟各种背景音效
随后,我们又打开了一款名为“语音变声器”的软件,这种软件可以加入各种声音特效和背景音效。例如,可以实现在通话中传来银行叫号机声、110接警中心以及车辆喇叭和路面车辆行驶等各种音效。
实验中我们也发现,虽然声音进行处理后,也可以实现变声,但难以真正模仿特定人的声音和语气。
●专家解读
不排除有专业配音才能的人诈骗
昨日,音频制作的业内人士雷先生说,仅凭别人的几句话,就能够完全模拟出对方的真实发音,在目前,还没有这样的软件。
目前最先进的就是通过在几十句到上百句的个人声音中截取部分发音,再进行组合处理,从而达到模拟真人发声效果。但是整个语句都是固定的,不可能发生变化,这样在两人正常通话时就可能出现逻辑混乱的情况。
“你问的和他答的,可能就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雷先生说,不过,也不排除有专业配音才能的不法分子模拟熟人声音进行诈骗。
昨日,在电视台做主持人的王女士说,模拟别人说话是有可能的。“只要音色和要模仿的人类似,再通过控制声带、发音方式、语速和语气习惯等就有可能‘克隆’他人声音。”王女士说,有些人能模仿明星说话就是这个道理。
我和表哥信息咋泄露的
“骗子咋能知道我的个人信息,而且还非常清楚亲友和我的关系?”险些被骗的李女士和刘女士百思不得其解。
刘女士说,经过和几个同样接到电话的朋友讨论,他们觉得被传到校友QQ群里的通讯录“嫌疑”最大。“我们QQ群里的通讯录里,不仅有每个同学的姓名和联系方式,而且现在所居住的地址也非常详细。”刘女士说,有可能不法分子获取了群里的通讯录,这才挨个儿打电话试探。随后,群里的通讯录被紧急删除,这样的“借钱”电话就再也没出现过。
而李女士到现在也没弄清楚她和表哥的信息别人是怎么知道的。“这个人对我表哥非常熟悉,知道他在铜川工作。”
昨日,刑警黄静分析说,类似的电话诈骗,骗子一般会先“蒙”,让对方猜自己是谁,然后再一步步行骗。骗子常常通过网络窃取信息,如用户注册电子邮箱、论坛、微博、网络游戏时填写的个人信息,或者存储在QQ群、社交网站中的各种信息。
骗子咋窃取声音资源的
让人想不通的是,骗子是如何窃取声音和语气资源的呢?
“有可能骗子是熟悉的人,又有可能是非法获取通讯录信息后,选定模仿目标后,再通过多次拨打“骚扰”电话等方式录下当事人的声音,然后再进行模仿,诈骗亲友。”结合外地案例,刑警黄静分析,这种诈骗方法最大的特点在于模仿亲友的声音,而且犯罪嫌疑人很会捕捉市民心理,他首先取得对方信任后再提出借钱要求。
“后来我们也问过广州朋友,有没有人给她打过奇怪的电话,她已经想不起来了。”刘女士说,不过她们之后再在网上注册和发布信息时,非常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
●警方提醒
这是新型诈骗,接到电话要核实
“这是一种新型的电话诈骗形式。”昨日,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刑警黄静说,此前他们曾接到过类似的报案,但完全模拟熟人声音进行诈骗,他还是第一次听到。
民警提醒,接到类似电话一定不要轻信,或是对来电者的身份要多加验证,以防上当受骗。特别是目前同学、朋友等聚会频繁,通讯录和校友录很容易外泄,从而被居心叵测的骗子利用。市民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如果接到所谓朋友通过电话、QQ等途径借钱,一定要先给好友或其他朋友多方核实后,再给其汇款,在没有确实弄清对方是谁的情况下,不要盲目答应对方的任何要求。还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所以,居民不要轻信此类电话,更不要轻易往对方账户上汇款,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本报记者周金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