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调查称中国内地部分洋奶粉价格为原产地4倍。媒体称,乳企借成本上涨和升级配方虚涨价格,内地的部分“洋奶粉”售价为全球最高水平。洋奶粉的高定价,或许可以归因到内地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国产奶粉的“
跳楼价”卖不过洋奶粉的“暴利价”,这就是最真实的市场现状。其实早在2011年初的一次中国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的研讨会上,农业部官员就忧心忡忡地表示,奶粉进口总量屡创历史新高,我国婴幼儿奶粉价格将完全受控于国际市场,中国消费者已开始为此支付不合理的高价。随后是行业协会呼天抢地的“爱国产奶粉、爱民族工业”的口号声。言外之意,国产奶粉之于国内消费者,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随着洋奶粉一次次圈地抢钱,国产乳企的怨愤情绪堪比窦娥。面对洋奶粉的高定价,板子终于一次次打在“消费心理”的屁股上。逻辑也不复杂,因为就在前些日,针对网友热议的关于“老酸奶和果冻中添加破皮鞋所制工业明胶”相关话题,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谷继承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就认为,“从有关部门公布的检测结果看,我们的乳品质量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既然“历史最好”,还落得个“多情反被无情恼”,市场何其诡异?
爱国货,更爱孩子。这就是市场最朴素的逻辑。《2009年至2012年中国奶粉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自“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消费者对本土奶粉的不信任导致进口奶粉冲击国内市场,洋品牌在高端市场的占有率由2008年初的70%上升到目前的85%。
市场需求决定价格。正如苹果电子产品价高利润更高——价格高企又如何,人家有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有较为诚意的危机公关能力,有更为成熟的市场培育意识。更重要的是,它们深谙一个最基本的逻辑:市场从来没有“好消费者”与“坏消费者”之分,“爱国牌”也不会回回赢,质量、惟有质量与服务,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