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2月28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住在城墙根的穴居人

来源: 人民日报  2013-02-28 08:25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李月英家窑洞顶部已龟裂。

  最近,李月英添了一位“新邻居”。她家闲置的一间仅6平方米的小窑洞,租给了住在一路之隔——东城墙西侧成排砖窑的尹居俊。

  尹居俊住的砖窑使用面积19平方米,是当年租住的榆林区房产管理所的公房,当时他是榆林市毛纺厂的临时工。“租到现在有23年了,一个卧室,一个客厅,厨房是自己在屋外盖的。”尽管没有房产证,但每月40元的租金,还是让尹居俊选择住了下来,“2001年就下岗了,这儿的租金才能负担得起。”

  茅屋虽能挡风雨,但生活质量却不敢奢求,“不通水、暖气、煤气,做饭用柴火……”

  榆林明城墙,始建于成化九年,走势依托山形,外砌青砖、内夯黄土,2006年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保留较完整的墙体有5455米。虽经当地政府多处维修,仍有部分城墙残破不堪。这其中,就包括了延绵2000余米的东城墙。

  在驼峰路与翠花路交口处,西侧的东城墙被打出了一道宽八九米的“城豁子”,供人流车流往来城内。沿着“城豁子”内侧的东山路北行,这一侧的城墙夯土已全部裸露在外,李月英家的窑洞就打在夯土里。而以东山路为界,东城墙的“肚子”里有100多间窑洞,住着百多户人家。

  “文物保护意识淡薄、相关法规尚不健全,可以解释城墙‘穴居族’的存在。”榆林市古城文管所所长张飞荣说,“多年前部分困难群众没有住处,政府能力有限,当时又没有法规约束,选择在城墙里打窑洞,虽属人为破坏,但不能算违法,更何况很大一部分‘穴居族’当时确实办了手续。” 

  2006年,随着榆林卫城成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一份包括古城墙、重要街区、民居等在内的榆林卫城保护规划已制定出来,“春节后将进行专家评审”,张飞荣介绍,但规划中没有涉及城墙“穴居族”的问题,目前东城墙具体保护工作的实施也没有时间表,“保护的实施还是政府行为,但这个问题涉及拆迁安置,比较复杂,不好处理。” 

  面对这样的历史遗留问题,张飞荣认为,在积极解决现有问题的同时,要严禁再乱建、改建、新建其他建筑。李月英也有自己的打算,“我们欢迎保护,如果将来要修城墙的话,得让我们先搬出去,希望政府有个合理的补偿款。人又不是雀儿,总要寻个落脚处。”(蓝 白 摄影报道)

编辑:白玫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