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22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本报安康讯 (记者胡毅 通讯员 刘贵棠) 旬阳县铜钱关镇安然村栗树坪发现盐马古道遗存,石梯人工凿迹依稀可辨。这条盐马古道曾是旬阳通往湖北竹山境内的一条最便捷的道路。

  据旬阳县文广局文物专家关征兵回忆,这条古道遗存曾是旬阳通往湖北竹山境内的一条最便捷的道路。早在明末清初时期,就有大量的商队、马帮、盐帮进入秦楚交界的铜钱关从事商贸交易,汉口的商队、盐帮溯汉江而上,通过航运抵达汉江沿岸的吕河码头。商队、盐帮在汉江南岸的吕河从事商贸交易,又将这个地方作为物资的集散地,再将盐、物品通过马帮、挑夫进行运输,经神河、赤岩进入铜钱关境内,再沿着栗树坪这条便道进入湖北竹山。

  到了清朝末年,栗树坪的大山里有一家姓肖的商铺,主人名叫肖延发,外号“肖驼子”。他一人能背100多公斤重的石头和行李,上山下山如履平地,像一头骆驼,人称“肖驼子”。起初,“肖驼子”开设的只是小商铺,仅供方圆几十里人家购买日用品、针头线脑、盐。后来,“肖驼子”手里有了积蓄,他又请工匠盖了一大院子四合院式的房屋,人们把这里称为肖家院子。肖家院子因建在两省商族通行的必经之地,因此肖家院子是南来北往的行人、商贾通过时的客栈。

  这条古道位于栗树坪左岸山坡,由于道路狭窄,货物只能靠人力肩挑背扛。为了改变交通不便对货物运输的制约和影响,“肖驼子”和南来北往的马帮、商队进行商议,出资在栗树坪山垭修建石梯,以改善山路通行条件。“肖驼子”先雇一批石匠将山岩开凿成粗放型的台阶,再请人将河里的长条形石头搬运至山上,根据开凿出来的粗放型台阶进行铺设,加固成牢固的石头台阶。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一条既能供商队通行,又能使马帮跋涉的盐马古道终于修成。

  这条由人工修凿建造的石梯,共计300余步,其中有一百步台阶全都是人工开凿而成,另外200多步台阶因地势而建,因山势而修。道路修好后,每天都有几十匹骡马驮运盐巴从铜钱关境内,由栗树坪百步石梯翻山越岭运到肖家院子商铺,再经“肖驼子”对货物进行调剂,将盐巴、商货运往竹山、竹溪等县。这些马帮、商队返回陕西时,就驮运竹山、竹溪境内的土特产及山货返回肖家院子商铺。

  关征兵在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告诉记者,百步石梯和盐马古道遗迹,不但反映了陕鄂两省交界民众商贸流通情况,也为研究深隐在巴山之巅的盐马古道走向提供了翔实的实物依据。

编辑:李晨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