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0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国内

  55%大学生不戴安全套

  应该拒绝不安全性行为

  问:对于“艾滋学生”增加趋势,可以做些什么?

  答:要分析增加的原因,艾滋病感染者、患者的20~24岁年龄组中,学生所占比例从2006年的20.3%升至2011年的49.0%,深入探究可发现,不安全性行为是最主要原因。

  研究者曾做中国大学生与艾滋病相关的性安全研究,发现11.9%的大学生有过3个以上性伴,大学生中的男男同性行为人群(MSM),已成为全国大中城市不可忽视的活跃的MSM人群,甚至有万人大调查表明,7%男性大学生有过男男性行为经历,而且30%的性伴是陌生人,55%未使用安全套,11%有过商业男男性行为。

  因此,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开放、个性张扬,却又自控力低的特点,一方面要提高性安全防护意识,提高校园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感知艾滋病威胁的存在,增强大学生应对危险情景、 拒绝不安全性行为等能力。

  应对艾滋病需脚踏实地

  目前最迫切是零歧视

  问:第26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仍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您怎么看?

  答:向“零”艾滋迈进,包括零新的HIV感染、零AIDS 相关死亡、零歧视。我认为,当艾滋病患者获得较有效治疗, 存活时间会不断延长;新发感染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感染HIV的存活人数会越来越多,因此零新感染、零相关死亡都暂时不可能;同时还要面对与慢性病共存的问题,例如心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因此目前最迫切的是向零歧视迈进。

  目前应对艾滋病,需要的是脚踏实地,如通过阻断母婴传播、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暴露前抗病毒预防、危险行为干预和健康促进等,加强实施现有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从公共卫生角度看,随着医学科技进步,很可能越来越多人“携艾滋生存”,因此,零歧视愈加突显重要性。在防控流行病上,歧视恰恰可造成防控无法进展,它会使得有需要的人群,无法得到充分的预防、检测、治疗、关怀等基本服务。

编辑:王秋阳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