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都差不多,为何不稳定一点?
与刘希有相同感受的小林是2010年毕业的,做销售工作。
小林的收入并不稳定。他要是哪个月提成高了,会有一两万元甚至更高的收入。没有业绩的时候,每月只能拿到1000多元。这让小林感到心慌。“每天累个半死,要是哪天真的动不了了,谁来养我?”小林说。
小林还听说,有一个女同学怀孕后都不敢让公司知道。最终还是被领导发现怀孕了,虽然没有明确让这个女同学辞职,却调到不受重视的岗位,最终那个女同学还是辞职了。
“劳动法有多项规定在保障员工的权益,可真正实施的有几项?”刘希说,自己有很多同学在小企业里工作,没有保险,没有假期,怀孕了就可能被辞退,更别提令年轻人羡慕的“公积金、生育险”了。
“考上公务员觉得有面子”
在刘希看来,同一个单位的公务员都有着共同的待遇与福利,不存在谁高看谁一眼的问题。“有时候与同为公务员的同学还会一起抱怨,说自己真命苦,只能做公务员。”刘希说。
不过在外人看来,公务员仍旧是光鲜的职业。
王滨(化名)是洛阳某县一名公务员。出身农村的他渐渐发现,自从考上公务员后,自己的身份和以前不同了。
尤其在农村父母的眼里,自己成了“吃公家饭”的人,成了“官”。“其实我也只是基层的一名公务员,过着他们想不到的苦日子。”王滨说。
不过王滨还是感受到了切实的变化。每次过年回老家,亲戚都高看自己一眼,甚至给他介绍对象的人都多了。王滨的父母在帮他择偶时,也提高了要求:不要求对方一定是公务员,但也需要从事“有面子”的工作。
公务员成择偶理想职业
与王滨父母有相同观念的人并不在少数。不久前,全国妇联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和某婚恋网联合发布了《婚恋状况调查报告》。该报告显示,超过40%的受访女性希望另一半的职业是公务员。
来自世纪佳缘网的数据显示,在实名登记的配偶职业选择上,公务员的排名是第一位。
一位社会学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新的社会环境促使人们在择偶时,作出尽可能让自己将来压力减少的选择。
接受商报记者采访的多名公务员均称,在很多人眼里,“公务员这种稳定的工作,才算是正经工作”。
“想当公务员,是官本位思想在作祟”
张伟曾在公务员队伍待了6年多,有着很深的感触,他也理解王滨等公务员的想法。
他说,大家痴迷公务员职业,与中国社会几千年以来存在的“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有很大关系。这个观念就是把当官作为人生唯一的、最高的目标。
在张伟看来,一旦当官,就会出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情况。“只要家中有一人做官,不但能光宗耀祖,而且整个家族也跟着沾光。”他说。
哈尔滨社会科学院院长鲍海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官本位思想使得一些人形成了对权力的崇拜,坚信有了权力就会有钱。”
纵观近几年公务员考试,冷热不均现象一直存在,热门职位一般集中在税务、海关、人事、财政等所谓有权有势的部门,而气象、地震、史志办等“清水衙门”报考人数相对较少。
“这是官本位思想在作祟。”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
“隐性福利”也是诱人“香饽饽”
做公务员,不仅仅是有面子,最重要的还是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某市一公务员,在2011年以每平方米不到4000元的价格,买了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而当时该区域的房价约为6000元/平方米。
“现在就算是没有内部购房,公务员还是有很多其他福利。”王滨说,至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都是小企业比不了的,此外,公务员子女上学也不愁——有单位内部学校。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翟校义在其论文《公务员职业吸引力探析》中说,吸引年轻人报考公务员的因素有三个,分别是“工作稳定、社会地位高、福利好”。
当然,也有不少人考取公务员,是为了在公务员的岗位上干一番事业。
商报记者采访的多名基层公务员的态度,也印证了翟校义论文的观点。很多人都提到了工资不高,但是福利好。
以后的担忧没有了,这种隐性福利,在就业压力、养老压力越来越大的社会环境下,才是真正的“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