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西安新闻 > 正文

专家认为“一带一路”将为中西部带来更大收益

西安新闻 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刘斌 2015-03-07 07:11:47
[摘要]其中,它所倡导的开放包容、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理念,成为中国智慧的最好诠释。华商报记者刘斌。

  “一带一路”提出一年多以来,在国际社会引起广泛关注。其中,它所倡导的开放包容、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理念,成为中国智慧的最好诠释。

  3月6日,多位该课题专家告诉华商报记者,“一带一路”蕴含着以经济合作为基础和主轴,以人文交流为重要支撑,开放包容的合作理念,它将中亚、南亚、东南亚、西亚等区域连接起来,有利于各区域间互通有无、优势互补。

  “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的一个项目

  在3月2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在答记者问时强调,简单地把“一带一路”比作“马歇尔计划”是不妥的。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说,把“一带一路”战略比作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既不准确也不妥当。对处于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一带一路”战略而言,援助只是一个组成部分,而战略主体将通过贸易投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对接、政策文化沟通来实现,其内涵和方式更加丰富,也更加开放包容。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蕴岭也表达了相同观点,“虽然中国在世界国家中GDP排名第二,但它毕竟还是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也并不是中国单向援助,不是只有中国企业参与,是开放给所有的国家和企业参与的。主要是共同合作、共同建设、共同设计、共同受益。‘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倡议,是大家共同发展的项目,不是中国的一个项目。”

  对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有促进作用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实现与发展中国家合作模式的转变,创新合作模式,真正实现互利互惠。

  张建平表示,“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金融支持,到推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进一步去推进区域生产网络建立,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世界上其他企业融合、升级。

  复旦大学教授赵华胜认为,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传统模式是输出廉价消费品,获取能源矿产资源。这种模式的潜力接近用尽,也越来越不受欢迎。“一带一路”旨在打造我国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升级版,以推销廉价商品和获取矿产资源为目标的模式也与之相悖。

  张建平认为,现在的中国产业形态,它的结构和模式都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形成的。而相应的解铃还需系铃人,要实现中国经济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也必须放到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带一路”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战略契机,它帮助中国产业融入了国际上的经济一体化——经济带不仅连通了国内多个省份,也连通了国际上的很多区域,共同实现融合、发展。

  “一带一路”是一条中西部向外走的通道

  “中西部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加快东部产能向中西部的转移,发挥中西部地区与邻国交流合作的潜力。那么,中国需要构建出一个全方位、开放型区域合作大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去优化配置各种经济要素和资源。这样,中国才能步入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发展阶段。”张建平说。

  张蕴岭也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势头好,现在要寻找一条从内陆发展的线,而“一带一路”正是将西部的“开发”和“开放”联系了起来,成为了一条中西部向外走的通道。

  采访中,多位专家认为,“一带一路”可通过建设互联互通、改善基础设施、建路修桥等措施,为中西部地区带来更大的收益。而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如路桥、通信、能源管道等,正是一切规划的基础。

  华商报记者 刘斌

编辑:秦一乔

相关热词搜索:一带一路 政策文化 互联互通 矿产资源 收益 互利共赢 马歇尔计划 区域合作 改革发展 全国政协

上一篇:今年陕西有高校毕业生33.9万人 3月将办29场招聘会 下一篇:“一带一路”成两会热点 咱老陕能从中得到啥实惠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