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旅游带什么?
现金
古人出行必备盘缠,跟现代人一样,出行之前要备足盘缠,也就是现金。
李白在《将进酒》中提到的“千金散尽还复来”被认为是花钱大手大脚的表现,他出行真的会带这么多钱吗?有一种说法认为李白出行所携带的财物跟别人不同,是做生意的父亲给的一沓子“欠条”,一路边要账边游玩也是潇洒。
指南书
跟现代人旅游做攻略一样,古代人出行前,也需要了解目的地的情况,当然他们没有手机也上不了网站,但是那个时候有“旅游图书”,有路程书、舆地图、游记、地方志等几大类,书里记载了具体交通路线,里程,驿站甚至猛兽、强盗出没的情况。有专家认为,古代的《山海经》《水经》都作为这一工具被使用。
衣物
古人出行时间耗费比较长,并且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旅馆洗衣机,所以多带几身衣物对现代人来说就更为重要。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古人会将衣服做得很结实。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被褥床单
汤显祖《牡丹亭》“硬拷”一出,狱官想要从柳梦梅那里揩点油,结果打开柳梦梅的行装一看,却只有“一条破被单,裹着一轴小画儿”。汤显祖安排这个细节的用意是想突出柳梦梅的穷酸,却在无意间向我们透露了,那时的人即便再缺钱置备行装,被单总是要带的。徐復祚的《投梭记》也有这样的情节,逃命不仅要裹上衣饰,更要带上被窝。被褥和被单,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铺盖,据包天笑的回忆,直到民国初期,不管是住客店,还是去商店做店员,铺盖总是要随身带的。从前所谓的客栈,从来都不备卧具。带铺盖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尤其在严冬,或者是年老怕冷,非得有重衾厚褥不可。
旅行箱
古代没有旅行箱,但是他们出门也需要一个可以放东西的箱子,但是古人对于物品的归类比较相信,放食物的,叫“提盒”,还有“提炉”,提炉既可以用来煮茶,亦可以用来炖汤和温酒。还有“备具匣”,放文房四宝等。
马桶
旅途中的拉撒问题,可以在道旁茅坑解决,可是以前的客栈里是没有专门的厕所的,旅客须自理。为了解决这个这个问题,马桶就成了出门的必备之物。有些常常外出的老先生,还会专门带个夜壶箱,据说苏州的夜壶箱做得很考究,方方的像个小书箱,里面放青花瓷的夜壶,其上还有一个小抽斗,可放笔墨信笺,有趣的是,夜壶箱门上有时还会刻上诗句。
编辑:刘超
上一篇:蓝田安居房被指成危房 省政府发布核查结果 下一篇:西安姑娘1天吃2斤鲜核桃 专业吃货教你挑甜的存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