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原创 > 编辑整合 > 正文

古代人怎么旅游?出一趟门要自带被褥马桶

编辑整合 华商网 作者:刘超 白玫 2015-07-22 06:42:00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旅游成为了我们身边越来越长谈的话题之一,有时间又有钱的时候,我们就想不如出门走走,看看世界,扩宽眼界的同时也让身心放松一下,但是在我们旅游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古人们会不会去旅游,怎么旅游的,在他们看来。

  古代最有名的游客(驴友)

孔子.jpg

  孔子

  孔子周游列国,历史上早有记载,这对孔子儒家思想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儒家思想对于中国人的旅游观念更是影响深远。

   儒家主张和看重近游,是因为这种短途旅游既可达到健康身心和陶冶性情的目的,又可和家人同享天伦之乐。然而儒家并不是无条件反对远游。按孔子的表述分 析,父母去世后,儿子远游自然不在限制之列。因为儒家学说以重人伦为核心。父母在世之日,儿子久游不归,一则令父母担忧;二则儿子也不能对父母尽关心赡养 的义务。孔子只是要求做儿子的出门之前必须制订好游览计划,把游览路线、时间、何时归来这类情况告诉父母,使父母心中有数。同时,孔子也十分重视远游的作 用,把它视为扩大阅历,结交名流,增进学问的重要途径。

  儒家思想的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旅游文化,孔子的"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开创了儒家人本主义的"比德说"旅游观。他将山水与不同思想修养、气质特点、个性品格紧密联系起来,使山水人格化、气质化;凡是人具有的美德, 都可以赋予山水;而且人可以通过游览山水达到娱乐、长寿的目的。与孔子开创的注意道德价值的旅游观--"比德说"相左的,是老庄开创的注重个性情感的旅游 观--"情感说"。与儒家同时代生衍,并深深影响着我们民族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精神面貌的道家思想,以其"清静无为"的消极出世态度书写了另一种逍遥 自在的去追求顺应自然、返朴归真的旅游审美文化。

编辑:刘超

上一篇:蓝田安居房被指成危房 省政府发布核查结果 下一篇:西安姑娘1天吃2斤鲜核桃 专业吃货教你挑甜的存鲜的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