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西安新闻 > 正文

昨日电视剧《白鹿原》首播 震撼展示陕西风貌

西安新闻 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罗媛媛 路洁 2017-04-17 07:01:27
[摘要]昨晚,根据陈忠实原著改编的85集电视剧《白鹿原》开播,一幅关中50年变迁的史诗画卷徐徐展开,白鹿原上的风情在一声秦腔、一片原、一碗面中初现,白鹿两族人的风雨飘摇在张嘉译和何冰的斗嘴和明争暗斗中埋下伏笔。

timg (1).jpg

用2.3亿真实还原《白鹿原》

2015年5月,电视剧《白鹿原》在蓝田开机了,为了真实反映白鹿原上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从选景到道具,整个剧组只有一个要求:真实还原。还原农民求雨的戏,请民俗专家指导;部队进城的衣服不确定,就通过《华商报》征集老照片做参考;小脚女人怎么走路,大量寻找史料。就这样,《白鹿原》在每个细节上下了大工夫。而这还不够,《白鹿原》光后期制作做了近一年,导演刘进推掉其他戏投入剪辑,不满意的地方重新补拍,而这一切都意味着烧钱。“开始就想超个几百万最多了,以前我们做项目都没有超过,但没想到最后会超这么多。”赵安说。最终《白鹿原》的投资达到了2.3亿。

昨晚《白鹿原》终于掀起了盖头,赵安觉得观众一定会喜欢《白鹿原》,“因为这是《白鹿原》。我的心理基础来源于一句老话:情人眼里出西施。《白鹿原》本来就是大众心里扯不断理还乱的梦中情人。” 华商报记者 罗媛媛

专访《白鹿原》立项方曲江影视董事长兼总经理梁英建

“向陈忠实先生致敬,向关中历史文化致敬”

电视剧《白鹿原》从立项到播出,七年磨一剑,耗费这么久的心力,对参与投资制作的几家公司来说,不可不谓煎熬。华商报记者昨日采访到立项方及出品方之一的西安曲江影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梁英建,他表示,选在4月播出,就是要在陈忠实先生去世一周年之际,向他表示致敬。

用工匠精神打造《白鹿原》

电视剧《白鹿原》从立项到播出,耗时七年,这些时间都去哪儿了?或许电视剧昨日解开盖头后,观众心中已经有了答案。梁英建说:“从2010年7月22日上报广电总局立项系统,直到2017年4月14日取得发行许可证,历经7个年头。在电视剧制作过程中里常见的资金、演员档期、团队的创作氛围等问题,在电视剧《白鹿原》里都不是问题。”那么制作周期这么长,是难在什么问题上了?“就是精益求精。”梁英建说。

开拍伊始,陈忠实先生病中挥毫写下“激荡百年国史,再铸白鹿静魂”的四尺中堂送给剧组,寄予厚望。艺术总监张嘉译在创作会上发言,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无限靠近,每一步都力求完美,少留遗憾。总制片人李小飚说,要把白鹿原制作成同类题材的一个标杆,今后同行要拍这类题材的电视剧得把《白鹿原》翻出来看看。

这“军令状”立下了,后面执行可就压力大了。梁英建说:“全组上下都憋着一股劲开始拍摄。白嘉轩的家原来是在棚里搭建的,花了几十万,一看效果一般,太局促,拆掉实景重盖。有一场大场面战争戏拍完,导演刘进就是不满意,说了一句:‘这是《白鹿原》!’重拍用时一周。以至于后来剧组工作人员对谁工作不满意时,都会说一声:‘这是《白鹿原》!’全组从导演到演职人员个个着了魔,较着劲。我担心压力太大会有人坚持不住,出现问题。好在现在播出了,感谢每一位演职人员,有这样的创作态度,有这样的工匠精神雕琢好每个细节,才可能有今天的电视剧《白鹿原》等待观众检验。”

以猎奇赢取观众是要挨骂的

很多名著改编,表现“人生多艰”大命题,往往被质疑“展示苦难”。《白鹿原》在此前的一些艺术形式改编中,有关田小娥的大尺度镜头都会被讨论。这也表示它的改编尺度并不好把握。谈到这里,梁英建表示:“首先电视剧注重的是对田小娥人物命运的解读,不会狭隘地注重视觉冲击,以猎奇赢取观众这样是要挨骂的,愧对良心的。曲江影视集团是文化国企,我们自身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使命和重任,更要拍好《白鹿原》。”

作为陕西的影视企业,弘扬陕西文化自然是出品方的初衷。梁英建表示:“《白鹿原》小说表现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关中白鹿原上的历史变化,最能展现陕西本土优秀文化元素。我们大部分拍摄取景地在白鹿原,全面展现了关中的民俗风貌,无疑会对宣传陕西文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陈忠实先生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看到自己的作品以电视剧的形式搬上荧屏。之所以选择在4月中旬播出,就是要在陈忠实先生去世一周年之际,向他致敬,向厚重的关中历史文化致敬。” 华商报记者 路洁

编辑:靳聪

相关热词搜索: 白鹿原 陕西八大怪 白嘉轩

上一篇:谁的责任?水淹楼下住户 西安一小区四方对簿公堂 下一篇:冒汗啦!西安昨天还淅淅沥沥的下着 今明最高温飙到28℃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