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西安新闻 > 正文

咋看名校"潜规则"?8道西安教育难题看22位校长咋回答

西安新闻 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魏光敬 马虎振 等 2018-04-08 06:36:03
[摘要]为了更加全面深入地剖析西安教育问题,一个月来,华商报多路记者邀请50名西安市中小学校长参与8道“同题问答”,为西安教育把脉问诊、建言献策,最终有22名校长接受问答。

  问题2

  西安教育改革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校长1:统计分配学校资源,对学校建设、教学能力、师资配备等内容,列入政府考核体系当中。公开、公正选拔教育局长、各学校的校长,将任命制变成公开招聘制。

  校长2:最直接的就是规范招生制度和办学行为。严控人数,防止垄断。最重要的是加大公办教育投入,优化公办学校办学条件。

  校长4:一方面要严格控制民办学校招生规模,杜绝无序扩张,加强各类分校的审批。另一方面加强对公办学校的扶植,从人事管理、财物管理等方面给公办中学更大的自主权。

  校长6:公办学校在留住老师和好生源两方面被民校挤占了空间。民校扩招,空挂学籍,对公办影响很大。

  校长8:校长很重要,而要实现校长的意志更为重要,一个校长可以没有“财权”,但绝不能没有“人权”,否则如何能实现校长的办学思想。学校要办好,校长要聘,教师要聘,要真聘。

  校长10:加大特色教育、实用教育,把课本搬到实践当中。这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引导和资金的支持。同时加大教师队伍的培训和轮训。

  校长11:享受九年制义务教育是每个孩子的权利,对入学制定标准不能太多。入学松,出校严,只有这种方式才能更多培养孩子成才。

  校长13:教育制度、考试标准、收费标准应是一把尺子,不能成为万花筒。西安一所学校,学生报名时手里有不同颜色的纸条,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入学的价位。还有一所公办学校,学生入学时,占有的名额分爷爷辈、父辈或无关系,收费都不一样。西安的小升初比高考还难,比如,培训机构提前考试、学校选送考试等等。为了掐尖子生,拿出钱来奖,跑到乡下抢,对于没有达到分数的,差一分掏多少钱都是明码标价,教育成了个生意,考试成了市场。

  校长15:加大管制名校扩张,制止名校挖好老师,掐好学生。

  校长16:从教育源头改起,不应社会问题教育治(教育问题的根源在社会、在用人制度、在招聘制度)。

  校长17:西安教育改革应加强不同体制学校的政策管理和监督,完善不同体制办学的模式,加强舆论正向引导。

  校长18:好的公办学校带几个一般的公办学校,老师按比例定期在各学校之间交流,所有老师在一个学校设最长任教时间,提高公办整体水平。

  校长20:落实公办学校教师聘任制,落实待遇,调动积极性:健全义务阶段尤其是小学质量评估体系,深化大学区改革,加大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力度;加大农村和偏远地区政策帮扶力度。

  校长21:小学老师非常紧缺,小学老师和中学老师不一样,可能数学语文都要代,而升职称的机会不多。希望能提高教师待遇和地位,让公办学校能招到更好的老师。

  问题3

  公办学校应如何缩短和民校之间的差距?

  校长2:首先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进民办管理机制,建立奖勤罚懒制度,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制定名师培养计划,以名师引领学校发展。二是培养名生,善于发现学生特长,不拘一格,实现用名师培养名生。三是学校创造品牌创设特色,成为有特点的学校。

  校长4:希望有关部门能真正给校长放权,加快学校建设,深化公办学校改革,使校长能落实自己的办学理念。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校长5:答案很简单,把高新区民办学校的模式照搬过来就行,赋予公办学校的校长和民办一样的权限,既然有好的模式,我们学习就行了。

  校长6: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差距在于师资和生源选择。应该允许公办学校进行良性运作,给校长适当放开人事权和财权,给予好的激励机制。学区划分要严格执行,不能想上哪个学校上哪个。

  校长7:西安市公办教育弱的主要原因,不能归责于民办教育强,是西安公办教育机制存在严重问题,集中表现为人事管理机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用单纯的行政手段、师德师风教育手段,企图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违背了人力资源管理最基本的常识。

  校长8:做任何事情人的因素是首要的,公办教育管理体制解决不了管理人的问题,说再多的话也是白说。

  校长10:其实好的公办学校与民校之间基本没有差距,要说差距很大程度是一些所谓的民校夸大其词。

  校长11:严格来讲,西安许多民校不属于民办性质,但他们却收着民办学校的高额费用。希望教育部门出手制止。

  校长12:有的公办学校历史上还是有名的学校,为什么比不过一些民校?主要原因是没有把好老师留住。只有改善了老师生存的环境,好老师才不会被抢走。

  校长15:留住好老师好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缩短与民校之间的差距。

  校长16:一是提升师资水平,促使老师成育人能手;二是办好家长学校,教家长做合格“家长”。

  校长17:民校机制不同,投资不同,管理不同,教师待遇不同,收费不同……在这么多的不同之下,如何缩小所谓的差距?目前,广大公办学校成了所谓的“差”学校,认为公办学校不如民校,试问不如在哪里?

  校长18:不仅仅是优质的生源,也不仅仅是先进的办学条件,而是精细化的管理及强有力的措施。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使全体师生知道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怎样去做。

  校长19: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学校软实力;在学校管理机制上更宽泛一些,自主一些。

  校长21:主要还是看校长的教育理念、行政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现在的名校+教育联合体虽然对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有一定作用,但名校的模式并不容易复制,不同学校本身有不同的模式。

  校长22:根据教育局的安排,我们小学已被纳入新城区某小学教育集团,实行集团化办学。该小学是新城区最好的小学,性质是民办的。现在我们用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来进行管理,他们的执行校长任我们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他们的副校长在我们学校任教导主任,每周到我们学校工作不少于两天。像这样的集团化办学,新城区教育局已经推出了10个。我们是用民办学校来支援公办学校,打破了体制、机制的界线。

编辑:王彬

相关热词搜索: 西安 教育 困境

上一篇:今晚8时问政西安教育 除了教育局 这些学校也将现场参与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