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视线
无人售票公交增设“乘务员”是开历史倒车吗
http://news.hsw.cn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09-07-04 07:32    进入论坛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针锋相对

  407路公交车司机牛平利:我跑这条线路已经五年了,别的线路需不需要增加乘务员,我不清楚,我觉得我这不需要增加。我们做司机的,都参加过安全应急处理培训,遇到紧急情况,一般都知道如何处理。无人售票大家都习惯了,基本上也不需要找零。说到给老人孕妇让座,现在人们的文明素质都很高,只要有老人和孕妇,都会有人让座的。如果老人没有座位,我还不敢开车呢。另外,增加这个人,如果职责不明,牌子不亮,名不正言不顺,想让乘客认可也不容易,人家知道你是干啥的?

  华商网网友愚言:我是一名普通的公交职工,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姚景源表示,“不赞成公交车无人售票”,姚景源是否将公共财政支出和企业成本支出混为一谈?增加乘务员“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难道公交还要雇一批相声演员吗?公交是个公益性企业,这也就决定了公交的票价执行的是指令性价格,收入的欠缺是否允许我们再增加几千名乘务员呢?

  市民米方:公交无人售票是社会的进步,现在大家都已经习惯无人售票了,不能再倒退到有人售票。关于安全问题,成都公交燃烧事件,是个偶然的事件,广东的公交司机撞死人,也是特例,不能把特例当作普遍现象,都是小概率事件。我的观点就是,完全可以由公交公司内部用人,在高峰期的时候,在主要的站点来做安监工作。如果说从提高就业机会的角度说,这样的讨论是没有必要的。我们不能因为出现小概率的事件,就头痛医头。

  网络从业者王甲铸:要不要增加售票员这个问题,我前几天就从网上看到了,第一感觉,这是一种倒退。我老家是宁夏的,我每年要回去两次,我们那儿有些公交车,本来也是自动售票的,车上就配备大家所说的这种乘务员之类的,他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看谁投币不够,另外就是上来孕妇了或者老人了提醒让座。我觉得作用是很有限的,并且车那么挤,他们还要占一个座位。

  从这个帖子里我看到,一个是就业问题,一个是安全,一个是服务。从安全来说,假设成都的那个空调车上有安监员,就能避免这个事件发生吗?未必。在那种时刻,说不定多一个人,就多添一些乱子。另外,郑明仓的文章中提到公交车司机工作量大,心情不好,脾气暴躁,这理由太牵强了。无人售票,本来就是代表更先进的生产力,再改回去就是社会生产力的倒退。说到就业,一亩地本来一个人能种,现在让十个人来种,把其他九个人的就业问题都解决了,这也很扯淡。

  左右之间

  市民吴军贤:我当时看到这个话题,确实有点疑惑。但当我看完全文以后,觉得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从合理合法合情的方法来考虑,合情的成分更大一些。实际上,公交服务质量确实有待于提高。因此,我们也不能简单的否定或者肯定增设乘务员的对与不对,比如,主要站点、中轴线上等主线路,设置一些“安监员”,最多五百个吧,设置一千人了不起了。相对于每个车上都设置,成本就下降了非常多。马处长说,公交干部下去督察安全,只是一个权宜之计,不是长久的办法,干部毕竟还有自己的业务。这些安监员扶老携幼、三品检查、维持秩序,花钱不多,也基本上响应了群众的呼吁。我的观点就是:在主要站点、重要时段,增加安监人员来做这些安全工作,既提高了服务质量,也增加了一些就业岗位。

  网友独木桥:类似这种问题的探讨,网上不乏其例。国内一些知名论坛,都有不少类似的观点及呼吁。并且不少地方也在逐步恢复一些公交车乘务员岗位,比如说武汉、上海、厦门,针对一些线路的特殊情况,恢复或增设了这样一些岗位。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循环往复、循序渐进,也是一种常态。因此,这种探讨方式的本身,是很有意义的。只有当大家通过充分讨论、权衡利弊之后,得到的结论才是符合民意的。这至少也是对民意表达的尊重。

  专家建议

  长安大学谢旭良博士:无人售票车,实行这么多年了,挺好的。不能因为别的地方公交发生特大事故,我们就退回以前的那种售票方式,没有必要的。这些乘务员,能在车上干啥?假如说设了以后,车上有99个人,那我们就把自己的安全交给一个乘务员了?那也不可能。所以,我们要提高个人的安全意识。刚才马处长也说了,车上备有的小锤子,怎么才容易把玻璃敲开,很多人都不知道从四个角敲起,所以,我们的个人安全意识一定要有。第二,车上除了安全锤,还有安全窗,很多窗是有安全功能的,但是我们作为一个普通市民就不知道。那就是说,平时我们的安全知识是要积累的。另外,车企应该考虑到这个汽车的一些应急处理的打开方式,比如说成都公交事故,就因为车门打不开,而出现这么惨重的损失。如果设置一个乘务员岗位,可能会有一些效果。但即使设置了这个岗位,很可能也只是一个权宜之计。增加就业岗位,如果仅仅依靠公交,能增加多少就业岗位呢?也只是杯水车薪。

  评论员说

  华商报评论员毕诗成:我们为什么要讨论这个话题,其实是三个问题:第一是安全,第二是总结教训,第三是就业。

  我先谈谈就业,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大的情怀,但是这帽子太大了,不适合具体归结到这个话题上来。如果说用公交来扩大就业的话,起码前提是,政府要有补贴,第二公交公司能否承受,这是市场规律,是要尊重的。既然是尊重市场规律,讲扩大就业,为什么一定想着加乘务员?我们社会现在对公交最集中、最核心的命题是什么?人多车少,服务质量差。那么,假如政府有补贴这样的成本,能不能多买汽车,多增加线路,也是扩大就业。

  近来,的确有几起公交事故,这些原因主要有自燃、蓄意的。这两点,刚才有个朋友的观点我就赞成,就是有了乘务员后,能不能解决?自燃,安全员无法解决,蓄意的也许会有一点震慑,但能不能完全杜绝,这是一个问题。任何政策要考虑到它的实施成本。我觉得公交车上配两个人给我扇扇子,服务质量当然好,但要考虑这个成本。这里我提醒的一句话就是,在中国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最忌讳的事就是因为一件事而改变一个游戏规则。无人售票是一个方向,是一种更文明的、更有效率的方式来解决公交售票问题。至于说事故对于全国而言,这种概率是非常小的,不应该成为设这个岗位的主要原因。

  最后一个层面,说增加了安全监督的作用,这个能不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也真是值得怀疑的。你比如说,我们有些车有售票员,看到小偷他也没办法,顶多给你暗示一下就算不错了。至于说大个行李,实际上司机也会问的。你说服务,北京的那种服务,专门有人给你介绍景点什么的,在西安基本不需要。

  下期“市民论坛”话题

  关注高温下的劳动者和高温立法

  近日,我国多个省、区、市遭受高温热浪席卷。可是,我国唯一的有关高温劳动保护的全国性法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条例》,从1960年颁布后已近50年没有变动了。如何保护在高温下工作的劳动者,你有何高见?

  电话:(029)88429062 88880000

  E-mailplzk@mail.huash.com

  QQ:278668229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田德政/文 汤继颖/图

 
 编辑:李斌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2009-07-04 07:32
 <v:imagedata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