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伙饭
平时一直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在过去是那样,在将来也会是那样。突然间,因为毕业,有一个切口打开了,压抑许久的一面就这样爆发出来。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太年少轻狂。
■喝到去交警大队领人的散伙饭
“散伙饭”是高校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次聚餐,在许多毕业生眼中,那意味着不醉不休、痛哭惜别、互诉衷肠。
但有时候,散伙饭闹得过了头,也会成为一种不招人待见的“出格之举”
在《青年周末》记者众多的采访对象中,兰州理工大学06级毕业生费笃(化名)的散伙饭经历算得上一个极端,但也因这种极端,让他对毕业庆祝的狂欢文化有了重新思考。
“那个吃散伙饭的晚上,正好是欧洲杯的比赛,男生们的情绪本来就比较疯狂。兰州的学生可能比较能喝酒吧。吃散伙饭时,就把饭馆弄得比较狼藉。饭馆的伙计和我们争执起来,双方互不相让,这时候,不知道谁叫了110,警车就开来了。”
眼看事情闹大了,毕业生们立刻紧张了。于是,也不知谁第一个冲出打了出租车,剩下的学生也匆匆跑出饭馆,坐上车离去。
可等回到学校,全班同学一清点人数,发现居然少了一个人。
“我们着急了,赶紧回到校门口去问。正好有个摆地摊的人在那里,他说是看见最后有辆出租车停下,里面出来了两个喝得醉醺醺的男生,因为第三个男生把出租车吐脏了,又在醉意中拒付车费,就直接被的车司机拉走了。”
费笃和同学们顿时着急了,不得已之下,他们只好硬着头皮主动给110打电话。
“过了好一阵吧,110给我们回了电话,说这个同学正在我们学校所在地区的交警大队,让我们去领回来。大家到了那里一看,又好气又好笑,那哥们儿躺在交警大队的椅子上,睡得那叫一个香,叫都叫不醒。出租车司机坐在那里。我们赶紧给人道歉。后来,警察听说我们吃的是散伙饭,而且这个醉酒的哥们儿还考上了研究生,就还比较宽容吧,让我们赔了20元钱的洗车费,就放人了。”
回忆起当年的荒唐事,费笃笑了笑,“怎么说呢,虽然这顿散伙饭吃得有点过分吧,但就当时的感受而言,还是挺正常的。毕竟,大家相处了那么长时间,总有些依依不舍。平时一直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在过去是那样,在将来也会是那样。突然间,因为毕业,有一个切口打开了,压抑许久的一面就这样爆发出来。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还是太年少轻狂。”
学校说法
不管是几零后,他们毕业时,都是二十几岁的年纪,都正在面临走向社会的那道坎,那时的感情都是一样的。
■毕业“手段”再另类,感情仍是一样的
《青年周末》曾联手猫扑进行了一项调查,标题是“毕业时,你有没有经历过下列的‘疯狂’?”近一周来,已有两百多名网友参与这项调查。其中,选择“和同学朋友们聚餐、狂饮话别”占到总投票数的42%;选择“在户外大声唱歌”的为2%;选择“摆古怪的POSE拍摄毕业照”的为4%;选择“在毕业晚会上参与或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节目作为最后告别”的,仅有1票。
看来,对于大多数毕业生而言,专门以“出格之举”去庆祝的,毕竟还在少数。
每年毕业生时不时为之的出格举动,会不会让学校头痛呢?在历经了许多届毕业生的老师眼中,他们又怎么看待这些临近毕业就“出轨”的学生?
此前,记者在采访复旦大学新闻中心时,罗倩老师曾说:“我感觉,其实历届学生的庆祝方式还是大同小异的。不管是70后,80后,还是未来的90后,不管是几零后,他们毕业时,都是二十几岁的年纪,都正在面临走向社会的那道坎,那时的感情都是一样的。”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中心的彭老师则说:“其实学校还是很能理解他们。看到这些学生毕业的时候,也不禁会想起自己毕业时,虽然我毕业都很多年了。毕竟,一想到从此要离开学校,步入社会,有些很颓废的情绪就会以某种方式暂时地表现出来,我们也是都能理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