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网讯 (记者 王甲铸) “像这种行业怎么能推向社会呢?既然变成了企业,人家为什么不涨价呢”,7月30日,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下发城镇市政公用事业经济体制改革通知,意味着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水、气、暖等市政公用事业将走向市场,消息经媒体报道后迅速引起热议,网友纷纷担心“市场化”变成涨价。——<<<网友亮观点
网友热议:可能会变相涨价
“可能会成为一种变相的涨价行为,挣钱的项目,个人以承包,不好的资产甩给政府”,在华商网的新闻跟帖中,ID为222.90.113.*的网友如此评价“水、气、暖走向市场的行为”,这位网友举例说“就像教育专线的公交车”,而更多的网友则担心进入行业的民间资本“背离公众需求”,“既然变成了企业,人家为什么不涨价呢?”
但是据西安媒体的报道,有专家表示市场化并非意味着涨价。“合理利润”将由价格听证会来确定,使市民在一段不太长的时期内享受到竞争和科技进步带来的实惠,最终维护市民的长远利益。
物价局:会出台相关配套监管政策
今日(7月31日)下午,记者联系陕西省物价局,据介绍,目前省物价局还没有收到相关通知,如果该事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后,涉及到价格问题,物价局自然会出台相关配套监管政策。据物价局工作人员介绍,水、气、暖的市场化环节真正实现起来,得有个过程,而这是最困难的地方。物价局的工作人员告诉华商网记者:“以前政府管控的时候,群众想让价格降下来,就有人说要市场化,但是现在又有人怕在市场化的进程中出现乱涨价的行为,这就是矛盾”。
新闻背景:政府为何热衷出售城市公用事业
国务院今年5月份批复了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快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扩大城市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特许经营范围。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徐宗威6月底介绍,特许经营已成为我国市政公用事业的普遍经营方式,其中公共交通的市场开放程度最高,70%已实现特许经营。自2002年以来,供水、排水、燃气项目的市场开放程度分别达到40%、50%、60%。
此间有媒体评论认为,政府之所以对出售城市公用事业如此热衷,是因为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使得地方政府在城市公用事业的发展上面临巨大压力,需要大量建设资金;同时,国企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迫切需要改革。
网友疑惑:
水、气、暖等进入市场后,价格老百姓是否能承担的起?
朱雀大街等历史命名之路也拍卖?
道路冠名权拍卖后,有些路段被命名上“不雅之名”怎么办?
拍卖后,同一路段是否会因拍卖时间的问题致路段频繁更名,对市民生活造成不便?
——<<<我也要加入讨论
全国道路冠名权拍卖城市:
武汉城市地名拍卖“冠名权”争议
长春市市政公用设施使用权、冠名权将公开拍卖
长沙举行全国首次道路冠名权拍卖 竞价过低流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