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咋成“重灾区”
地势多在低洼处,无排水管网或自建管网与市政管网不连接
16日的强降水酿成城区33处道路积水点,当日傍晚道路积水很快消退,但仍有一些城中村的居民反映,村里的积水直到昨日还没有退去。
据西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城市防汛办的统计,暴雨带来的重灾区主要集中在方新村、范北村、西姜村等城中村,房屋进水、村道积水在这些村普遍存在。城中村怎么就成了积水重灾区?
记者从西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到,近年来城市道路建设地基偏高,导致很多城区主路周边城中村陷入洼地,一遇大雨,来不及排进路边雨水管道的雨水便顺地势流向低洼处。
可多数城中村并没有足够的能力消化这些外来的雨水,其中一些城中村没有地下排水系统,有些村里自建的排水系统根本就没有与道路上的市政排水管网衔接,导致流向城中村或棚户区等低洼地区的水无法及时排出。本报记者孙洪伟郝蕾
积水个案
200米路水中泡了5个月
三桥一处工业区修好的路没下水井,数家工厂被积水害惨
本报讯(记者郝蕾孙洪伟)即使早已雨过天晴,昨日下午3时多,西安市西郊三桥附近的天台五路,一段200多米长的路面还淹没在半米深的积水下。
这条位于三桥街道办闫石村所属的工业区内、宽不过七八米的水泥路顺着西宝疏导路高高的路基向西延伸,越往西地势越低。导致路面长期积水的罪魁祸首是:500多米路面上找不到一个下水井口,高处流下的雨水根本排不出去。路两侧至少有12家小型加工企业天天“开门见水”,300多工人每天蹚水,有的厂干脆买了人力三轮车,拉上下班的工人“过河”。“水路”边一家风机生产厂的七八个年轻人蹲在厂门口半米多高的沙袋上,工人们说,厂子已停产好几个月了,运送原料的小货车进来就熄火。这家厂门口的积水至少60厘米以上,“就算不下雨,沙袋也不会搬走,平时积水最浅也有20多厘米。”“最西头那家修理厂今年初搬过来,干了三四个月就走了。”与风机厂相距几十米的西安科弘厨房工程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鲜祖洪说,自己这几天正在找地方准备搬走,“一下雨,水就淹到厂里,每家厂门口都挡着沙袋,厂里备着水泵,一开门就闻着恶臭,厂区办公楼也出现了塌陷,我实在是忍受不了了。”
据鲜祖洪介绍,2006年建厂时这条路还是土路,后来村委会向各户企业收钱修路,去年夏天修好的路上却没有一个下水井,从去年冬天开始,这条路就时不时地会有积水,而从今年3月至今,这段路就一直泡在水中。
政府措施
省住建厅要求尽快解决城区严重积水
本报讯(记者刘兢)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昨日发布的《关于深入开展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加快老城区特别是城中村的排水设施建设,尽快解决城市局部地区严重积水问题。
|